某EPC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与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s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是目前建筑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之一,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的推广与发展为此提供了契机。首先,EPC模式的核心与智慧工地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提高效率。其次,EPC模式对设计施工的统一管理能够更合理的根据项目需求与重难点,建立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机制,包括能够制定统一的BIM应用方案、建立BIM协同工作团队等。但以往的大多数EPC项目中,并没有充分发挥EPC的优势,关键在于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并未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各自的BIM实施方案、标准、管理体系和智慧工地建设体系等都是沿用以往项目的经验。这往往导致项目的智慧建设脱离需求,更没法形成合力。同时,在以往的项目中,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的综合效益是很难评估的,存在着许多无法量化的指标,如管理人员的体验感、沟通效率等;能够量化的指标之间也难以设定统一的单位,如进度和成本指标;质量和安全管理效益也无法客观计算,这与太多的因素关联和重合。本文以某高校国际校区(EPC)项目的智慧工地建设为研究对象,研究在EPC模式下,如何充分结合EPC和BIM的优势,开展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并基于整个项目的效果,通过对项目管理人员和专家的会议打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分析法所建立的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为项目的智慧工地建设做出效益综合评价。本文EPC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开展如下:首先,建立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WBS结构和管理体系,确定实施目标、全过程BIM实施规划、搭建组织架构、编制BIM实施方案、制定流程管理体系;从而完成构建思路和效益评价指标确认,构建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其次,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实施,将BIM技术应用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设计阶段,包括设计方案优化、正向设计、装配式设计、多专业协调与碰撞检查、深化设计、成本控制等;第二,是施工阶段,包括质量安全管理、装配化管理、进度管理、三位场布等;第三,是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化运维,包括建立CIM、竣工模型。最后,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效益评价,包括效益综合评价指标权重与评价集的确定、项目实际评分汇总分析和项目综合效益多层次模糊评价。研究发现,第一,设计主导的EPC模式对此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有优势;第二,项目前期应做好充分的需求和特征分析,根据工作内容编制WBS分解结构。根据WBS建立完整的建设体系,包括统一的目标、全过程的规划、组织架构、实施方案和流程管理体系;第三,在设计、施工、和运维准备阶段都应按照实施方案充分发挥BIM技术的优势,紧紧围绕管理目标,将工作落实在实处。第四,建立评价体系对项目进行评价,最终的综合评价格计算结果为此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有59.1%的可能为优,根据模糊综合评估的一个原则,即最大隶属度为优即为可行,因此得出该项目基于BIM的智慧工地建设评价为优。该高校国际校区项目的工程实践证明,本次EPC项目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工地建设管理体系有利于项目智慧工地建设的实施,并且所建立效益综合评价体系能够符合项目对BIM和智慧工地建设工作的评价,对EPC项目如何基于BIM实施智慧工地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其他文献
论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通过对儒家孝道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研究与梳理,系统的阐明了儒家孝道文化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精髓,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古代历史专著与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性的认识出新时代背景下儒家孝道文化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系列“卡脖子”难题,从而寻找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路径。论文以孝道文化为支撑,通过对经典古籍与文献资料的梳理,厘清了儒家孝道文化思想
诬告成为一项犯罪行为的历史非常悠久,其不仅损害他人的人身、财产乃至精神等权益,也会对国家的司法体系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被历朝历代所禁止。早在西周时期,诬告行为就已经被视为犯罪了,秦朝时诬告犯罪的处罚制度被确立为“诬告反坐”。这一立法规则一直延续下来,成为惩治诬告犯罪的强制性规定,对减少诬告犯罪的产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明代在对前代诬告犯罪立法、司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明代社会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