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取食与MeJA诱导双重胁迫筛选玉米内源抗虫基因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henying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害虫与作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相互克制、相互适应的关系,明确作物自身防御蛋白抗虫作用并适时加以利用防控虫害,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与应用价值。明确玉米自身抗虫防御蛋白功能与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及昆虫取食胁迫之间的关联性,对合理利用植物抗虫蛋白防御农业虫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在前期实验中证明玉米在MeJA条件下对玉米螟生长发育产生显著影响,采用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明确MeJA诱导玉米差异蛋白变化规律,筛选了防御蛋白基因,构建载体表达后对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拒食活性。考虑到该类防御蛋白基因在植物转录水平应该有显著差异,我们以RNA-Seq技术方法为主线,系统研究MeJA和亚洲玉米螟取食双重胁迫条件下玉米防御蛋白基因转录变化规律,以现有玉米基因组库和GeneBank数据库信息学数据为桥梁,构建玉米抗虫防御蛋白质基因图谱库,筛选有价值的防御蛋白进行序列克隆分析,采用qRT-PCR方法在玉米转录水平阐明该类蛋白与MeJA诱导和玉米螟取食的关系,解析植物的诱导防御机制,最终为利用植物自身抗虫性,实现环境友好的控制农业害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结论如下:1、完成亚洲玉米螟取食(CO组)、MeJA诱导(CJ组)以及双胁迫处理(JO组)及对照组的转录组RNA-Seq测序,鉴定了3组处理的显著差异基因表达量。2、通过差异基因分布Venn图分析,初步明确了MeJA诱导与昆虫取食协同作用的关联性。3、GO注释数据表明,茉莉酸甲酯诱导对增强玉米自身防御系统与亚洲玉米螟取食的防御效果类似,有一定的共同点。4、使用KEGG筛选的15个玉米防御蛋白基因主要受茉莉酸防御信号途径调控。5、9个玉米防御蛋白基因(LOX5、BBTI2、BBTI11、BBTI12、BBTI13、Cl-1B、TPS10、DOX、A20/AN1)成功克隆的序列大小与测序结果相一致,明确了候选抗虫基因的相关信息。6、对候选抗虫基因进行qRT-PCR分析发现,所有候选抗虫基因的差异表达量均明显提高,其平均倍数变化与其转录组测序的分析结果相一致,确认了玉米内源抗虫基因;茉莉酸甲酯诱导和亚洲玉米螟取食对玉米抗虫蛋白基因LOX5、BBTI2、BBTI13、CI-1B、DOX的表达有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少雨,以土壤水分持续严重亏缺为特征的人工林地土壤干化正在日益严峻地威胁着黄土高原人工林正常生长,土壤干层的形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玉米的病毒病害,该病是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 RBSDV)引起。RBSD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曾在中国、日本等国家流行
学位
本文采用石蜡组织包埋切片技术,对黄鳝脑组织进行三维连续切片。经过H.E.常规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黄鳝的全脑结构与组织细胞学特征。研究发现,黄鳝的脑组织基本可分为前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真菌或AMF)是20世纪后期研究的新型的生物肥料,它存在于几乎所有类型的土壤中,可以与绝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根共生;大多数农作物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杂交种制种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因隔离不够混杂等,导致杂交小麦种子的纯度和真实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给推广应用小麦杂交种带来带来一定阻力,同时也限制了小麦杂种优势增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本研究采用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RAPD技术对小麦杂交品种(组合)‘西杂一号’、‘西杂三号’和‘西杂五号’及其亲本
本实验以60Co-γ辐照诱变获得低纤维突变体LCM527-1(Low Cellulose Mutant)及其野生型527为供试材料,在遗传生长相似背景下,对比研究突变体LCM527-1生物学性状特征、理化发育性质及细胞学结构特点,结合分子、生化、细胞等各方面实验结果综合阐述低纤维变异性状产生原因,探讨水稻抗倒伏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考察低纤维突变体LCM527-1及其野生型植株527的性状表现、
GNA(雪花莲凝集素)是第一个利用甘露糖亲和层析法分离出的植物凝集素。因为它的甘露糖特异结合性,GNA被划分在单子叶植物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家族。研究表明,GNA能结合植物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