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中生代地层锆石年代学分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肥盆地位于大别造山带北侧、郯庐断裂带西侧,其发育过程与这两大构造带演化密切相关。本次工作对合肥盆地南部与东部出露的中生代砂岩与火山岩进行了锆石年代学研究,从而限定了各组地层的沉积时代,确定了火山岩喷发时间,指示了沉积物的源区。这些年代学数据表明,合肥盆地南部的中生代碎屑岩自下而上分别为下侏罗统防虎山组、中侏罗统圆筒山组或三尖铺组、下白垩统凤凰台组与周公山组(或黑石渡组)与上白垩统戚家桥组,其间缺失上侏罗统。盆地东部白垩系自下而上为下白垩统朱巷组与响导铺组和上白垩统张桥组。该盆地出露的毛坦厂组或白大畈组火山岩喷发时代皆为早白垩世(130-120 Ma)。盆地南部的下—中侏罗统及白垩系源区皆为大别造山带,分别对应该造山带的后造山隆升与造山后伸展隆升。而盆地东部白垩系的源区一直为东侧的张八岭隆起带,后者属于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中的上升盘。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在中三叠世沿着秦岭-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发生陆-陆碰撞,造山带北部秦岭-桐柏造山带微陆块以具有古生代弧岩浆活动为显著特征。然而,人们尚不确定它是否能向东延伸到大别造山带形成一条条带状微大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对合肥盆地南部北淮阳构造带佛子岭群变质砂岩进行了LA-ICP-MS U-Pb锆石年代学分析。这些锆石年代学信息与前人地球物理学数据显示,大别造山带北部也存在一微陆块—北淮阳微陆块,介于肥中缝合线(古生代)和晓天-磨子潭缝合线(三叠纪)之间。北淮阳微陆块北部被合肥盆地沉积物覆盖,仅南部出露地表。由于二郎坪洋向南俯冲,北淮阳微陆块于早古生代出现弧岩浆活动。晚古生代期间,北淮阳微陆块南侧的古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该微陆块也相应出现了弧岩浆活动。早泥盆世末期,通过弧—陆碰撞,北淮阳微陆块成为华北板块南缘的增生体。由此表明,与秦岭-桐柏造山带相似,大别造山带也由北部古生代增生体系和南部三叠纪碰撞体系组成。在华北与南华板块三叠纪最终碰撞之前,整个秦岭-桐柏-红安-大别造山带中存在一条长度超过900 km,宽度约为50-100 km的条带状微陆块,可能起源于中新元古代沿扬子板块边缘的大陆裂解。
其他文献
论文以重庆南川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室内统计分析、力学实验、镜下观测等方法,按照理论结合实际的基本思路,对研究区龙马溪页岩节理剪裂角的
大庆长垣西部地区萨尔图油层为河流、三角洲及滨浅湖相沉积,沉积岩层厚度较薄,砂泥岩薄互层发育,为受断层、构造、岩性多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层
埃达克岩最初是用来定义那些富硅、高Sr/Y和La/Yb的源于俯冲带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火山岩和侵入岩。埃达克岩当初被认为仅形成于岛弧背景。然而近些年来的研究表明,非岛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充分收集和整理钻孔岩芯、测井曲线资料,对宁东地区的延安组进行了系统的沉积特征分析和沉积体系划分。研究表明延安组从下到上依次经历了
重力场的分布特征是地下多种地质体的综合反映,用实测重力资料进行反演,确定物性分界面的深度、起伏和密度分布等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之一。位场数据处理技术是地质解释的基
老城花岗岩体出露于南秦岭宁陕地区,与五龙花岗岩体构成南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的不同岩性单元均含有大量暗色闪长质岩浆包体。锆石U-Pb年龄分析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