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空间儿童友好性设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9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城市传统空间模式的打破及居住环境的改变,少年儿童在城市成长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拟从城市开放空间儿童活动需求及城市开放空间社会现状入手,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城市开放空间的儿童友好性建设提出建议,以保障少年儿童城市开放空间活动的人身安全及其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人本化思想的实施。  研究首先深入分析了包括儿童视角的空间认识论研究、儿童活动自然观论研究,儿童友好型城市研究等在内的城市开放空间儿童友好性相关研究,并探讨了此类理论对国内现有城市开放空间儿童友好性建设的借鉴意义,为后续的城市开放空间的规划及建设做理论支撑。  研究其次从现状调研入手,调查了城市开放空间的现状,并做了更为细致的问卷调查。问卷以活动特征调查、活动时间分布调查、空间设计需求调查、安全及受监护情况调查、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五个方面展开,分别调查了哈尔滨市南岗区、道里区、香坊区、道外区、松北区五个不同行政区域内五个城市开放空间的儿童友好性现状。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推导出城市开放空间儿童活动特征分析、儿童活动需求分析及开放空间儿童友好性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最后探讨了城市开放空间儿童友好性规划原则,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城市开放空间儿童友好性系统规划、空间规划和空间环境设计等相关规划策略。并具体提出了健全完善城市开放空间网络,构建活动场所层次,提供多样性的开放空间儿童活动方式与条件设施,建构安全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满足符合儿童需求的城市开放空间意向等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中城市存在大量的“城中村”现象,如在深圳和广州等沿海地区,城中村的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城中村问题是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产生的,城乡二
多目标优化问题是建筑设计中的普遍问题。长期以来,建筑设计中多目标优化问题的传统解决方法主要依赖建筑师的经验判断和试错。参数化设计是目前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中快
学位
学位
高速推进的城市化脚步和迅猛增长的城市人口使高容积率低占地面积的高层住宅成为解决住宅缺口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居住理念已经由“居者有其
美国加州大学C·亚历山大等所著的《建筑模式语言》出自于对人行为的深刻理解,将人的活动构成设定空间基础。通过对于模式语言网络化的拓扑和扩展,阶段性地归纳和总结了一些适
济南,作为山东近代工业发源地,在百年的工业发展历史当中留下了众多的工业遗存。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旧的产业结构被打破,城市的职能和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
本文通过对徽州地区典型新建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测试,发现在目前居民以间歇、局部为特征的空调使用习惯下,空调房间往往存在热舒适度低、空调负荷过大等问题,且冬季的严重程度
在建筑全球化影响的中国,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成为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本文以吉迪恩的动态历史观为思想起点,提出中国历史可持续性这一话题,通过从中国传统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在代表公共利益进行抉择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尝试建立明晰而可靠的成本收益分析系统,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