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李树品种绥李三号、吉林六号和牛心李为试材,通过分析不同品种光合特性的共性和特性,探索在自然状况下的李树光合作用规律,以及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作用,填补了李树光合研究的空白。 试验于2000年5月初至10月末进行。结果表明: 1、李树Pn日变化是典型的中午降低型双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10:00左右,次高峰出现在15:00前后,12:00-14:00为Pn的低谷,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上午绥李三号光合较强,下午则是吉林六号较强。各项生理生态指标的日间变化与Pn日变化都是呈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关系。叶片Pn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6月下旬出现第一次高峰,8月下旬出现第二次高峰。6月10日至9月10日这段时间是李树光合生产的旺盛时期。在生长季早期牛心李是Pn最高的品种,晚期绥李三号的光合能力较强,吉林6号介于两者之间。季节变化的环境条件对Pn的季节变化有一定作用。 2、李树叶片Pn随着叶片的成熟而上升,Pn负值期为5~6天。叶龄25~28天时Pn达到最大;较高Pn水平可维持110天。绥李三号叶片光合期延续时间最长。展叶后20天叶面积达到最大,其后约5天,Pn达到最大。在叶片生长过程中,Pn与叶面积、chl总含量和比叶重等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成熟后,Pn与叶片chl含量之间相关不显著。李树叶片的生理特性与其形态特征密切相关。气孔密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与日同化量、蒸腾效率关系较大。品种中绥李三号的日同化量最大。 3、不同叶位叶片的Pn有差异,枝条中、上部的叶片Pn较大且有较高的稳定性。枝条上光合能力最强的部位随着季节的推进逐渐向外转移。长果枝上果实的上位叶片具有最大的Pn。树体各部位叶片的Pn存在差异,并与所受PAR的量呈正相关,说明光照可能是树体不同部位Pn差异的主要原因。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的平均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枝,长放枝新梢的净光合速率最低,剪口芽新梢与中、长果枝间差异不明显。 4、李树叶片对光照的响应是双曲线,光补偿点为60~95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为1300~1570μmol.m-2.s-1。同一时期李树叶片光合速率随温度而变化,但不同季节的适宜温度和最适温度有所不同。6月上旬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2℃,最适温度为24℃;8月上旬则为24℃~36℃和28℃。表明李树叶片的光合能力对环境温度具有适应性。李树的光合与水分状况关系较大。干旱处理中Pn呈先略有上升继而下降的趋势,叶片叶绿素含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减少而下降,严重水分胁迫下叶片黄化萎蔫。李树光合生产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60%—85%,其灌水临界期为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