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样例的可能性判断的实验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l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类别的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关注人们是如何进行类别学习的。要想达到研究人们如何进行类别学习的研究目的,就必须要给被试呈现他们不熟悉的类别材料,并观察记录被试在将刺激材料分配到这些类别时的行为表现。一般来说,要保证被试对实验材料的不熟悉性就要求实验设计者设计出新颖、随意的类别对象,即人工类别材料。人工类别的创建方式会导致类别学习的方式有所不同。先前的类别学习研究大多数是基于反馈来进行研究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类别学习和归类判断往往没有反馈,并且有时要根据类别中少数已知的样例来对一些可能的而非现实的个体样例所属类别做出判断,即要求根据类别中少数已知的样例来判断其它一些可能的个体是否是某类别中可能的个体。本研究针对的主要是上述类别样例的可能性思维。根据对影响可能性思维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我们初步假设这些因素对可能性思维的影响机制。根据此模型解释,对对象结构进行变异生成新可能性是产生可能性的根本机制。本研究借鉴类别学习和归类的实验研究所采用的人工类别材料,用两个实验初步验证了可能性思维的对象结构变异产生机制。实验1考察人们如何根据给定已知的类别原型或者给定已知的类别少数样例来判断类别所包含的可能的样例。实验发现,基于原型的可能性判断任务和原型加样例的可能性判断任务的成绩显著高于基于样例的可能性判断任务的成绩。被试可能性判断的成绩随类别样例与类别原型的相似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实验2考察人们如何根据给定已知的类别少数样例来判断类别所包含的可能的样例。实验发现,有变异提示条件下的类别样例可能性判断成绩显著大于无变异提示条件下的类别样例可能性判断成绩。无变异提示条件会提高对头和触角与原型相同的样例的可能性判断成绩,有变异提示条件会提高对头和触角与原型不完全相同的样例的可能性判断成绩。综上所述,可能性思维的过程是按照对象结构变异产生机制来进行的。主体首先根据可能性思维任务中的对象结构来形成对于该对象结构的心理表征,然后主体对对象结构进行变异,来生成各种可能性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可能性判断。
其他文献
针对近年对“的”性质和功能论述意见针锋相对的主要文献,作者逐一进行或详或简的分析。对汉语虚词“的”的介词定性,王力和黎锦熙都有论及。作者提出:“的”字是介词的非连词
《刑法修正案(八)》第一次将禁止令纳入刑法体系,其新颖性与实用性深深地吸引着广大法学学者。禁止令作为刑罚制度的一种创新,是我国监外执行的一种突破,其意义非凡。作为依
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与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以"科技兴市、实践育人、活力党建"为主题的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形成了"二元驱动、四方参与"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
在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世界能源格局变化和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具有良好经济和环保效益的天然气(CNG)汽车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CNG气瓶使用量随之增加,其中CNG钢瓶占据
如何有效创新与发展党建工作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高校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进行联动共建,促使两者共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