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及其影响——基于时机与权衡理论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如何进行再融资决策,是公司金融中的一个经典命题。权衡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作为众多融资理论中的代表理论,目前已经得到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可,这两大理论分别从传统金融和行为金融的范畴对公司再融资决策行为进行了刻画。权衡理论属于传统金融,认为公司在进行融资方式的决策时,会优先考虑朝着目标杠杆率进行调整;市场时机理论属于行为金融,认为公司在进行融资方式的决策时,会在很大程度上考虑市场时机因素,即在股价较高时选择股权融资,在股价较低时选择债权融资,从而利用比较低廉的融资成本优势。  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再融资决策时,市场时机因素和目标杠杆率是否是公司决策者都会考量的两大方面?如果这两大决定因素同时存在,它们的先后顺序又是如何?而这两大因素影响下的再融资决策又会对公司股价的长期表现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三个问题是本文试图探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融合传统金融和行为金融两大范畴,创新性地将市场时机和权衡理论有机结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决策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时机因素和目标杠杆率都是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决策的考虑因素;2)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目标杠杆率,其次才是市场时机因素。如果公司的杠杆率已经接近于目标杠杆率,那么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将会具有非常显著的市场时机效应;如果公司的杠杆率远远偏离目标杠杆率,那么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将会重点朝着目标杠杆率进行调整,因此市场时机效应并不明显。总而言之,接近目标杠杆率的公司相比其他公司而言,其再融资决策具有更加显著的市场时机效应;3)本文的进一步实证研究还表明,接近于目标杠杆率的公司如果利用市场时机发行了股票,那么这类公司的长期股价表现将不如其他公司。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认为在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竞次现象是影响各地区工业集聚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采取竞次行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