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人们对小尺度构型中的由于量子相干性所引起的物理问题的研究深入,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物理学分支——介观物理。相关的研究促使量子器件制备技术日益提高。而且量子器件也显示出非常广阔的科学技术应用前景。因而对介观系统的研究激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小组的广大兴趣。对介观系统的研究包括很多方面,诸如介观系统的光学性质、输运性质、平衡性质、能谱结构等。介观系统外接导线研究电子输运性质是其中研究课题之一。由于量子点形状,尺寸以及量子点间的相互耦合系数都可以控制。因此对它的研究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作为一个研究热门,引起了物理学工作者热情关注。人们对许多的模型进行了研究。本文所研究模型的中间区域是由六个量子点组成的量子环。我们分别计算了介观环中有一个量子点与导线耦合和由两个量子点与两端导线耦合的情况,通过对它的研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第二章介绍了格林函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对本论文研究所用理论做了着重介绍。第三章研究了零温情况下介观环中只有一个量子点与两端导线有耦合时的电子的输运性质。首先给出了与两端导线耦合的量子点的能级大小对系统电导的关系。发现系统电导对耦合的量子点能级具有明显的依赖关系。接着给出了随量子点的取值数目的不同系统电导随电子能量的变化曲线。随着量子点能级ε的取值个数的减少,峰值也随之减少。如果介观环中的量子点有n个不同的能级取值,则就会有n1个峰值,这是由于量子点系统能级的简并性给出的,其峰值宽度与量子点和导线之间的耦合有关。随着ε的取值个数的减少,峰值横坐标右移,即峰值向能量小的方向移动,表明量子点之间,以及量子点与导线的耦合,导致了中间区域能级的下降。第四章中研究了零温情况下介观环中有两个相邻量子点与两端导线耦合时的电子输运性质。给出了随量子点的取值数目的不同系统的电导随电子能量的变化曲线。当量子点能级逐渐变为与第一个量子点能级一样时, σ-ω曲线的变化除了最左边的峰值先变小后变大,其规律同单一量子点与导线耦合情况大致相同,包括电导随量子点的取值数目的不同,峰值数量的变化、峰值向右移动以及峰宽的变窄等。但是当量子点能级逐渐变为与第二个量子点能级一样时, σ-ω曲线的变化与前面不同的是最左边的电导峰值一直变大,且其横坐标一直向低能量方向左移,而其余的峰值横坐标右移。这表明中间区域对应的这一能级上升,而其余的几个离散能级向高能方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