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溪源拱坝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施工期面临着严峻的温变裂缝问题,故一套合理可行的温控防裂方案是其成功建设的基本保障。本文以杨溪源拱坝6号坝段的部分浇筑块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入仓温度、表面保温、浇筑层厚、浇筑间歇、冷却水管的布置方案、通水温度等因素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机理,并开展了现场实验,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杨溪源拱坝施工期的温控防裂方案,为杨溪源拱坝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入仓温度对坝体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发现上层混凝土入仓温度过低会导致下层混凝土表面开裂,提出入仓温度应控制在日均气温以下5?C范围内的结论。2、考虑保温技术要求,研究了保温条件对坝体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发现保温层过厚或过薄都会增大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并提出表面保温应采用钢模板内贴2 cm厚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的结论。3、考虑施工间歇及工期的施工要求,研究了浇筑层厚与浇筑间歇对工程工期和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发现不当的浇筑层厚与浇筑间歇会延长工程的工期和增大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出6号坝段浇筑时应控制浇筑层厚为2 m,浇筑间歇为5 d的结论。4、考虑水管冷却效应,研究了冷却水管的布置方案对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影响,发现不当的冷却水管布置会不利于混凝土内部热量的排出,提出冷却水管应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层的底部,水平间距为1.6 m的结论。5、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通水温度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发现通水温度过低会增大水管附近处混凝土的温度应力,提出在夏日通水时,应控制通水温度≥8?C的结论。6、在工程浇筑现场,通过在6号坝段部分浇筑块内部布置温度探头的方法,得到了浇筑块内部混凝土真实的温度变化数据,并与仿真分析的温度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杨溪源拱坝施工期的温控防裂方案,以指导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