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演背景下湘西苗族鼓舞文化功能的嬗变研究——以吉首国际鼓文化节为例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传统民族艺术形态,湘西苗族鼓舞起源于原始社会苗族人们的劳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产生在苗族祭祀活动中,是湘西苗族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主要的表演场景是在庆年庆神的时候,以及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赶秋、椎牛、或庆祝丰收、婚嫁、迎宾客等重大活动里。在表演结构上呈现出双人花鼓舞、四面鼓舞、猴儿鼓舞、女子单人鼓舞、女子双人鼓舞、男子徒手鼓舞、团圆鼓舞、踩鼓舞等样态,通过一个个粗犷奔放、洒脱豪迈的肢体动作体现整个鼓舞的动律特征。具有战争辅助、信息传递、全民欢庆、祭祀敬神等方面的传统文化功能。随着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的发展,当地政府将苗族鼓舞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和包装,使其成为一种舞台表演形式的文化产品和舞台节目,进而使得传统苗鼓呈现出新的样式特征,有乡村苗族鼓舞、旅游展演鼓舞、健身操鼓舞和校园鼓舞等各种各样的形态,主要表现在吉首国际鼓文化节、德夯旅游公司鼓舞比赛和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方面,具有了新的文化功能,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湘西苗族鼓舞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城市品牌的树立、娱乐竞技功能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2013年3月24日至29日,我有幸随本校教育考察团赴陕西宜川中学进行考察学习,除进课堂听课外,实地参观了宜川中学的班级主题班会、周末班级小结会、星期一早晨升旗仪式、课间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