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线圈组是组成电磁继电器的重要部件之一,线圈组的通断决定着电磁继电器能否可靠地工作。为了保证线圈在继电器工作过程中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须将线圈的引出端与继电器底座组的引出杆进行牢固连接,目前常用的两种连接方式分别是锡焊和点焊。随着点焊技术的发展及对继电器可靠性指标要求的提高,引出线点焊工艺正逐步代替钎焊工艺。由于引出线的点焊技术问世时间不长,点焊接头质量不高,已不能满足对电磁继电器产品高指标、高可靠性的要求。因此,急需对现有引出线的点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针对引出线点焊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焊点接头强度一致性差,引出线外形变形大等常见质量问题,本文从引出线本身材料的点焊性能及使用条件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制定了引出线接头质量的检验要求及方法,然后再从提高引出线点焊接头质量需采取的措施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焊接设备、点焊工艺方法、点焊工艺参数、电极材料与形状等诸多因素对引出线点焊接头质量的影响。本文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电阻点焊的主要工艺参数,即电极压力、焊接能量和通电时间三要素对引出线点焊接头强度、焊点变形量的影响规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了影响点焊质量的各个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及水平等级,确定了引出线点焊的最佳工艺参数。点焊工艺参数优化后引出线的点焊质量显著提高。在引出线点焊过程中,焊件接触面的接触压力、接触电阻及金属的冶金作用是随着焊接进程而不断发生变化的。为了定性分析各工艺参数对引出线点焊接头质量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了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引出线点焊的二维数学模型。经过划分网格后,在各单元节点分别施加电极压力、焊接电流等载荷加以计算。通过分析电阻点焊过程中对熔核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预压和焊接两个焊接工况,得到了引出线点焊接触面的接触应力、变形、电流密度的分布规律,以及点焊熔核的形成过程曲线等。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点焊工艺参数满足技术文件对引出线点焊质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