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铝的形态及生物可接受率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400l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铝在毒理学上属于低毒元素,其在体内的过量蓄积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骨骼、肝肾等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害。茶树是典型的富铝植物,饮茶会导致人体摄入一定量的铝,因此,饮茶摄入铝的安全性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为了科学评估饮茶摄入铝的安全性,保障茶叶消费者的健康,本文对茶叶总铝量、铝的溶出及其影响因素,茶叶铝的形态分布和生物可接受率展开研究。具体结果如下:1、对铬天青S显色法测定茶叶铝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测定波长为638 nm,最佳显色条件为:缓冲液pH=5.5,4 mL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2 mL铬天青S(CAS),显色时间20min。该法优化后对测定茶叶铝含量具有很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2、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原料老嫩度茶叶及不同茶类、不同粉碎粒径茶粉的总铝和铝的溶出,结果表明:品种、原料老嫩度、茶类和茶粉粒径均显著影响茶叶的总铝量和铝的溶出;不同品种茶叶的总铝量和溶出铝量以乌牛早最高,迎霜最低,铝的溶出率以福鼎大白最高、迎霜最低;原料越老茶叶总铝和溶出铝含量越高;不同茶类间,仅黑茶的总铝和溶出铝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茶类(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茶叶铝溶出量和溶出率均随着茶粉粒径的减少呈先显著增加再显著下降的趋势。3、探讨了不同浸提条件下茶叶铝的溶出特性及几种茶调饮常用添加物(牛奶、蔗糖、柠檬酸和食盐)对茶汤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时间、温度、茶水比和次数变化对铝的溶出影响显著,影响力度依次为:次数>茶水比>时间>温度;牛奶、蔗糖、柠檬酸的添加显著降低了茶汤铝含量,食盐对茶汤铝含量的影响与其添加量有关,仅添加量在0.1%-0.5%(m/v)之间,茶汤铝含量显著降低。4、分别对茶叶活性铝和茶汤铝的形态分布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活性铝含量仅占茶叶总铝的35%-36%,主要包括交换态铝(Ex-AI)、羟基聚合铝(Hy-Al)、胶体态铝(Col-Al)和腐殖酸铝(A1-HA),其中有毒态(Ex-Al和Hy-Al)含量占茶叶总铝的19%-20%;茶汤铝的形态可分为溶解态、悬浮态和残渣态,溶解态铝又进一步可分为单核铝、羟基聚合铝和大分子溶胶聚合物;溶解态铝含量低,仅占总铝含量的25%,其中有毒态(无机单核铝和羟基聚合铝)含量低于茶叶总铝的18%。5、通过体外试验研究茶叶和茶汤铝的生物可接受率,并探讨几种茶调饮常用添加物(牛奶、蔗糖、柠檬酸和食盐)对茶汤铝生物可接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叶和茶汤铝的生物可接受率在胃部较高,依次为46.78%-47.13%和94.63%-97.87%,进入肠部后显著降低,分别降至5.46%-5.72%和4.61%-5.43%;牛奶、蔗糖和柠檬酸的添加可分别降低铝体外消化后胃部和肠部的生物可接受率;食盐的添加增加了铝胃部(lh除外)和肠部的生物可接受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6、综合茶叶总铝量、铝的溶出、有毒态铝含量和生物可接受率来全面、科学地评价饮茶摄入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尽管茶叶总铝量高,但其溶出率、有毒态铝含量和生物可接受率皆较低,这使得人们饮茶摄入的铝量远低于其限量标准,因此,饮茶是相对安全的,其摄入的铝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网络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攻防两方在技术、利益、攻防面、信息共享等多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仅依靠传统防御技术已不足以保障企业安全。2016年RSA大会第一次提出
为解决传统离心风机存在吸力弱、负压失衡,维修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移动车载式大吸力离心风机设计.通过分析离心风机不同进风口的风道流动场和温度场,重新设计离心风机的风道
针对现有非圆齿轮测量方法较多的问题,提出了对比不同测量方法所得的测量精度以获得更高精度的测量方法.应用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测量同一非圆齿轮,通过对比相同误差项目的测量
针对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单一传感器导航存在环境适应性不足和操稳安全性问题,建立了一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组合导航系统.通过多传感器采集不同位姿信息并进行空间和时间数
针对合肥市玉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叉口在高峰期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对其进行信号配时优化设计,以达到充分利用各相位绿灯时间,实现车辆通行最大化,等待最小化,并利用Vissi
太阳能驱动的吸附式制冷空调技术因其环保优势而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太阳能驱动的固体吸附式除湿空调的运行原理及研究进展,并结合一简单系统进行了粗略
随着医药行业相关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加严,尤其是将GMP现场检查由定期调整为飞检模式,对于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逐年增加。正是在此背景下,各制药企业尤其是高风险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