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从修辞的角度对隐喻的本质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索。目前,隐喻观点大致可分为传统的隐喻修辞观和现代隐喻认知观。隐喻的修辞观将隐喻视为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是语言运用过程中对正规语言的偏离和变异,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辞手段,主要起语言修饰作用;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的现代隐喻认知观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一理论的提出改变了隐喻研究的思维框架,将隐喻提高到一种思维的高度。语言是一种有机体的隐喻,隐喻、思维和文化相辅相成,密切联系。隐喻是思维和语言的自然发展,隐喻语言的发展源于隐喻概念。在某种程度上,隐喻是文化的象征,人类社会中存在着相似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生活经历,因此一些隐喻概念表达相似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各语言具有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隐喻概念内涵也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性。文化和隐喻相互影响,隐喻传承和反映文化,目的语习得中的文化差异影响人们对隐喻的理解和表达,因此,对目的语隐喻的研究有利于二语文化习得。语言学习者目的语文化习得的关键是掌握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模式,而掌握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模式的捷径是隐喻,因为隐喻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本文采用现代隐喻认知理论的观点,对隐喻认知本质进行分析,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主要研究语料,深入挖掘隐喻文化内涵,探讨了隐喻在目的语文化习得中的作用,强调了隐喻在目的语文化教学、学习和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效促进学生目的语文化习得的隐喻式文化教学建议和方法。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隐喻的相关研究背景,并说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为文献综述部分,回顾了隐喻研究的传统修辞理论和现代认知理论。传统修辞理论包括替代论、比较论和互动论;现代认知隐喻理论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合成理论理及某些学者的隐喻文化理论。第三部分研究隐喻和文化的关系。首先介绍了隐喻及文化的概念,然后论述了隐喻与文化的关系:隐喻是文化的构成部分,折射出不同文化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隐喻表达和传承文化的内容。反过来,文化影响着隐喻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制约着学习者对隐喻的理解。第四部分进行了隐喻实例对比分析,重点分析了易引起隐喻误读、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气愤隐喻、貌合神离性隐喻和民族隐喻的文化内涵并分析了造成误读的原因。第五部分为目的语文化习得的隐喻教学建议。论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外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促进学生目的语文化习得的隐喻文化教学建议和方法。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阐明对隐喻的教授和学习有助于目的语文化的习得,了解目的语文化特征能够促进学生对语言中隐喻表达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同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隐喻与目的语文化习得的关系及提出更有效的文化习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