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在黑色素合成中的功能分析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在黑色素合成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首次发现漆酶可以促进玉米大斑病菌在寄主玉米组织中的扩展;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了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1的敲除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进行分析,明确了StLAC1基因在黑色素合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2的全长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了StLAC2与StLAC1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间的相似性为29.22%;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玉米大斑病菌及9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进行漆酶活性比较,发现供试菌株均具有漆酶活性和降解木质素的能力;漆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的胞内漆酶活性较高,为18.984 U·mL-1;致病力测定发现,在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过程中,漆酶可以促进病原菌在寄主组织中的扩展。2.利用基因敲除技术,通过PEG介导转化法将构建好的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1的敲除载体转化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原生质体,经潮霉素筛选获得了潮霉素抗性转化子,利用PCR、Southern blot及RT-PCR技术进行验证,获得了StLAC1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StLAC1。3.对突变体△StLAC1进行表型分析发现,△StLAC1菌落呈灰白色,黑色素合成受阻,菌丝透明且呈不规则状,不产生分生孢子,生长速率减慢,渗透调节能力增强,附着胞膨压、侵染能力显著降低,漆酶活性有所降低。说明StLAC1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黑色素合成、附着胞穿透力和分生孢子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利用PCR和RACE技术,获得了玉米大斑病菌漆酶基因StLAC2的全长序列。通过对该基因的结构进行分析,确定了其DNA全长1 763 bp,含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cDNA为1 665 bp,编码554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发现,StLAC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许多其他真菌漆酶具有45%76%的相似性,与已知StLAC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间相似性仅为29.22%。聚类分析发现,Stlac1和Stlac2属于进化树中不同的分支,二者亲缘关系较远。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Stlac1和Stlac2都含有铜离子的结合位点。Southern blot分析,确定了StLAC2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是以单拷贝形式存在的。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