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基于公司治理机制的研究视角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市场作为经济生活的心脏,在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银行金融机构,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担负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损失案例再次表明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且影响巨大,已经成为国际商业银行研究与防控的重点。巴塞尔委员会等国际金融监管机构都对操作风险更加重视,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管理要求。但因为操作风险自身的内生性,不同的商业银行都有自身的情况及解决方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方案。  中国商业银行同样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操作风险,并且呈现出与国外商业银行区别的特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依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对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试图从中国商业银行自身的历史及现实情况出发,找出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源,希望对操作风险提出切实可行又经济全面的管理方案。  通过理论分析,本文从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缺陷的角度找到了中国商业银行内部人为操作风险高发的根源,即激励机制的失当为内部人为操作风险埋下隐患,中国商业银行内部监督机制的缺陷造成对内部人员行为约束乏力,委托代理链条中制衡的缺陷难以形成控制操作风险的高效环境。并且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模型对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与操作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有力的支撑了原因分析。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商业银行内部人为因素操作风险高发的现状,必须针对商业银行的缺陷完善激励机制、监管机制及制衡机制,实现对银行内部员工由内至外的激励、监督与约束,从而有效预防内部人为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  随着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来控制操作风险是一种有效而多赢的举措。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虽不能杜绝操作风险,但对目前中国而言,可以有效减少内部人为因素操作风险的发生,从而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率,通过营造更加高效健康的经营环境,也能提高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效率。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对外依赖度加强。哈萨克斯坦是资源大国,其资源能源的出口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支柱。哈中能源合作自两国建交以来就有了很好的发展。中国国内储
近年来,全国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印尼也不例外。印尼有优美的旅游资源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凭此条件,若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相比,印尼旅游业应该排在第一位,但是事实显示,印尼旅
意大利和中国的历史都很悠久,两国的文化、文学和传统十分丰富。意大利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目前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越来越好。在意大利生产的产品,特别是意大利食品,在中国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