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断山区植被NPP遥感估算及其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xiaoaixiaoaixiao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断山区是我国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对周边区域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NPP作为碳收支和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判定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CASA模型,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集、1︰100万植被类型图、气温、降雨和地形数据对横断山区2000~2014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逐年逐月的估算模拟。采用格网分析、趋势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横断地区植被NPP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以及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横断山区2000~2014年植被NPP年总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17.274 TgC,全区单位面积下多年的植被NPP年均值为486 gC·m-2·a-1;从年际水平上看,植被NPP呈上升趋势,其中2000~2008年植被NPP呈显著上升明显,全区每年增加3.647 TgC。2008~2014年略有下降趋势,每年减少3.179 TgC。横断山区植被年内逐月植被NPP变化曲线的整体形态相似,但不同地区略有差异。植被在进入4月后开始NPP(碳物质)的迅速积累,在7月到达峰值,然后积累速率下降,一直持续到10月末结束。(2)横断山区2000~2014年植被NPP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局部变化差异明显,变化区间在-60~130gC·m-2·a-1之间。其中明显上升的区域位于横断山区中部、南部的高海拔地区,包括怒江峡谷、沙鲁里山、大雪山、贡嘎山以及宝兴县-天全县一带;而下降明显的区域集中在藏东的察雅县、贡觉县、川西的汶川县以及鹤庆县以下的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区(包括大理县、弥渡县、宾川县、祥云县、攀枝花市、永仁县等区域)。(3)横断山区不同植被生态系统NPP平均值呈明显梯度变化:首先,NPP均值最高的是乔木类和草丛类生态系统(NPP平均值>750 gC·m-2·a-1),其次是草原、栽培植被、沼泽生态系统(NPP平均值500~650 gC·m-2·a-1),然后是草甸类、针叶林和灌丛生态系统(NPP平均值350~450 gC·m-2·a-1),植被NPP最低的为高山植被生态系统(NPP平均值在240 gC·m-2·a-1左右)。从地区植被NPP年总量的贡献比例上来看:灌丛>针叶林>草甸>阔叶林>草丛>栽培植被>高山植被>其他类型,其中前四种植被类型年NPP累积量的贡献率占比达78.91%。(4)在F0.1检验水平下,横断山区植被NPP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比6.87%,且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中部察雅县、贡觉县、沙鲁里山地区,南部的金沙江流域河谷地区,包括宾川县、攀枝花市、会理县、元谋县等;而非气候因子(包括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占比93.13%,主要位于横断山区中部、南部河谷地区、汶川县以及横断山区东缘的低海拔地区。
其他文献
目的为解决临床术前准备室患者或其他残疾行动不便者入厕困难问题,设计一种私密性多功能轮椅。方法该私密性轮椅由轮椅架、坐板、底板、便桶座、便孔、便桶、电瓶、前照灯、
“互联网思维”一词脍炙人口,但却莫衷一是。首先,本研究运用文本分析法进行了互联网思维的维度构建。将互联网思维纳入到学术领域,从现实概念出发,运用案头调研法及文本分析
【正】 城市规划已发展为一门涉及面较广的综合性近代技术科学。我国五十年代初,学习了苏联的城市规划经验,这是必要的。但通过多年的规划实践证明,城市规划的很多作法,有待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而北缘地区进行柑橘栽培时受气候、温度等的影响,若不能掌握其栽培管理技术,不仅会影响柑橘品质,也会影响果树成活率,文章对柑橘栽培管理要点以及病虫害
本文就近年来国外文献上有关椎间盘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从独立双重核对(IDC)的定义、优势、IDC流程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IDC实施的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适合我国高警讯药品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结合工程实例,就某小区消防工程现场管理及验收中发现的一些质量通病或考虑欠妥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滤波的滚动轴承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特征指标提取和剩余寿命预测两个步骤。在特征指标提取部分,首先从轴承原始振动信号中提取大量特征指标,
在1987—1997年前人对东沙碳酸盐岩台地的综合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取得新的钻井、薄片、地震等资料基础上,运用岩心/薄片鉴定、地震沉积解释等手段,展开沉积相及
2017年12月期间,选取了广州市主城区98条道路及15栋噪声敏感建筑物,在昼间、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排放峰值期间进行噪声监测实验,综合分析了2017年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情况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