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初起美国、日本、英国等先后制定了大数据发展的战略规划,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开始深入到我们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为地方财政审计带来了很多改变和进步,使我国地方财政审计发生了不小的变革。我国的地方财政审计主要是指地方审计机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本级和下级的预算执行、决算和其他财政收支等财政行为进行的审计,是政府审计的重要组成内容。审计覆盖面不全、工作效率低、事前预警及事中控制效果差,这些都是我国地方财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审计依存数据而生,数据即是审计的基础,处在大数据时代,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已成为必然选择。对大数据背景下地方财政审计变革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现在及未来地方财政审计的发展趋势,明确新形势下的审计任务,充分抓住和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克服传统审计的弊端,加快地方财政审计信息化的进程,更好地发挥地方财政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免疫系统”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大数据、大数据对财政审计的影响以及审计变革的相关文献,在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理论基础上,对大数据背景下地方财政审计变革进行了理论分析。大数据背景下的地方财政审计区别于传统信息化下的审计,在审计对象范围、证据形式、技术手段、程序步骤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审计的对象范围由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全面审计,审计的方式由抽样审计转变为总体审计;证据形式逐步转变为以电子数据为主,数据结构更复杂,审计线索更隐蔽,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逐步得到重视;技术手段上不断加强对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程序步骤上先数据分析筛选疑点、再现场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减轻了审计人员的负担。本文选取C市工商系统2015年度财政审计的案例,对大数据背景下地方财政审计变革进行了案例分析。C市工商系统2015年度财政审计项目是大数据背景下C市财政审计的一次积极探索,C市财政审计顺应大数据背景下地方财政审计变革的形势,积极应对,运用新技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在应对变革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大数据基础工作薄弱、审计机制不完善、缺乏掌握大数据技术的审计人员,形成这些不足的原因来自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技术各个层面。最后,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地方财政审计应对变革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提出了大数据背景下推进地方财政审计变革的政策建议:进行大数据基础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建设,具体包括建立数据中心、开发审计平台、完善审计机制、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