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定义21世纪教育》翻译报告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西先进教育理念和思想的交流融合,教育类文本翻译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因此有关教育类文本翻译的深入研究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国内有关教育类文本的翻译相对较少,并且国内对教育类文本翻译的研究只停留在近代教育翻译的发展脉络及特点之上,教育类文本很少有人对其进行过细致的研究。针对这一翻译研究现状,本实践报告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以《定义21世纪教育》的第二章为个案研究,通过奈达提出的翻译过程理论,从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的角度进行翻译分析。由于教育类文本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功能对等理论适用于指导教育类文本的整个翻译过程。通过对教育类文本的翻译以及对翻译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本报告总结出了一套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教育类文本翻译方法,以指导该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活动。通过对译文结合的功能对等理论的分析,作者有以下发现:(1)为了达到词汇层面的对等,译者需仔细分析源语言的特点,采用根据搭配关系选择适当的词义、延伸词的意义、将抽象词义具体化和使用四字成语等方式,使译文更加自然。(2)为了达到句法层面的对等,译者需要对状语从句和英语长、难句进行分析和转换,以使原文意思能够准确传达并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3)为了达到语篇层面的对等,译者需对语篇的衔接、连贯和意向性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使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和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相同或相近,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本论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针对教育类文本的翻译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帮助读者解决教育类文本翻译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期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互联网用户飞速增涨,中国民众的参与度也不断提高,网络已成为广大民众发表意见、宣泄情绪的主要场所,也是寻求思想撞击的主要渠道。因而,网络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医改方案”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面目与公众见面,这个平衡了16个部委的意见、均衡了各个既得集团的利益并要对世界上人口最
从人权保障视角而言,互联网治理的困境在于:如何协调保障存在相互冲突的人权或公共利益?即对于存在冲突的权利或公共利益双方,如何确定对冲突一方保护的范围和程度,以及对冲突
目的探讨小针刀与注射疗法联合应用治疗L3横突综合征。方法注射药物与小针刀对L3横突综合征患者断联合治疗。结果有效率96.7%。结论联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用一种治疗方法。
笔者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4岁,平均34.5岁;病程最长7年,最短5月,平均
在现代专利制度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专利审查体系,其中通过设立可专利性门槛,对专利申请进行初步的筛选,从而确定哪些发明创造有被授予专利权的资格。从各国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