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具有多向分化的干细胞,近年来研究表明MSCs不仅在支持造血、器官移植中发挥作用,还发现MSCs对T/B淋巴细胞有显著的免疫负调节作用,但其免疫抑制的机制目前并不清楚。研究目的:探讨BALB/c小鼠MSCs或MSCs联合雷帕霉素(Rapa)对鼠脾淋巴细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人MSC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为MSCs的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实验方法:(1)小鼠实验部分:常规分离培养BALB/c鼠的MSCs,实验前用直线加速器(15GY)预处理。分离BALB/c鼠脾淋巴细胞,分别用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作为脾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刺激剂。分组:脾细胞组(阳性对照组),脾细胞+MSCs。组(脾细胞:MSCs=1:0.01),脾细胞+MSCs2组(脾细胞:MSCs=1:0.02),脾细胞+MSCs3组(脾细胞:MSCs=1:0.2)。脾细胞+MSCs(脾细胞:MSCs=1:0.02)+雷帕霉素(Rapa,终浓度为80ng/ml)组,脾细胞+Rapa组。采用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吸光值(D值),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和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测定T淋巴细胞IFN-γ、IL-10mRNA的表达水平。(2)SLE患者实验部分:分离培养健康人MSCs,并用直线加速器(15GY)进行预处理。分离健康人和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将人MSCs与T淋巴细胞作用。分组:T淋巴细胞组(阳性对照组),T淋巴细胞+MSCs1组(脾细胞:MSCs=1:0.01),T淋巴细胞+MSCs2组(T淋巴细胞:MSCs=1:0.02),T淋巴细胞+MSCs3组(T淋巴细胞:MSCs=1:0.2)。采用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FCM检测T淋巴细胞CD152、CD28的表达,Real-time PCR测定IFN-γ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1)MSCs能明显抑制ConA和LPS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1),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P<0.01),促进T淋巴细胞IFN-γmRNA表达、抑制IL-10 mRNA表达(P<0.01)。随MSCs数量增加,作用更加明显。(2)Rapa有协同MSCs抑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协同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协同促进IFN-γmRNA表达和协同抑制IL-10 mRNA表达(P<0.05)。MSCs或MSCs联合Rapa对T、B淋巴细胞CD69、CD28和CD86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3)人MSCs可明显抑制健康人和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1),其抑制作用与MSCs的数量成正相关。MSCs对健康人和SLE患者的CD3+CD152+细胞以及健康人CD3+CD28+细胞无显著影响,MSCs对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CD28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人MSCs可抑制健康人和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IFN-γ和IL-6的mRNA表达,其抑制作用与MSCs的数量相关。结论:MSCs对T、B淋巴细胞有免疫负调节作用,但调节机制十分复杂,可能与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T淋巴细胞凋亡和干预T淋巴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有关,还可能与MSCs来源、作用对象不同等因素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