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如今网络已经渗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图书馆是人类知识文化集中、交流、传播、辐射的场所。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对外开展信息服务的窗口,同时也是对内开展知识管理的平台。目前国内许多公共图书馆和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图书馆网站,这也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然而,这些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和建设情况却良莠不齐。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过程中没有开展相关的可用性研究。本文主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探讨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过程中的可用性问题。信息构建是对网站的信息组织进行规划设计的艺术和科学。可用性研究是基于用户视角的研究方法和工具,重视用户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研究是从读者的角度,发掘网站信息构建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并运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对网站进行测试、评估、建议和改进,从而设计出更符合读者需求,贴近其使用习惯的网站。本文首先通过对信息构建和可用性相关领域已有论文和报告的调研和综述,对研究的主题进行清晰的界定和描述,重点讨论网站信息构建和可用性的关系。第三章主要讨论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问题,介绍了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与可用性的映射关系,并建立起相关的理论模型,包括概念对应模型、逻辑对应模型和结构对应模型。第四章主要阐述可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工具,重点对网站可用性评估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由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范围、目标上的差异,导致了两者在网站信息构建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侧重。因此,本文将两个部分的研究划分开来,分别就公共图书馆网站和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具体的实证分析,使用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第五章主要通过网上Delphi分析法、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构造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问卷调研法收集相关的数据,最后根据读者的评分结合指标的权重对上海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可用性情况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的改进建议。第六章的高校图书馆网站实证研究以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为例,在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改版前后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地采用现场可用性测试法观察用户的使用模式并发掘信息构建中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在测试结束后利用情景问卷收集用户对于复旦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构建的主观感受。第七章是本文的结束语,回顾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并针对论文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思考和展望。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综述法、网上德尔菲方法、问卷调研法、层次分析法、可用性现场测试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