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关于迁徙、漂泊、探索的发展史,即使在定居生活出现之后,人类也从未停止过出行的脚步。在现代社会,人们居有定所已无须漂泊,但内心仍然具有了解未知与探索远方的原始本能,当定居生活成为日常,旅游就成为了现代人潜意识中迁徙情结的必要补充和代偿。所有游客对于远方的探索,必然会产生客源地文化与目的地文化间的跨文化交流。关于跨文化旅游这一研究领域,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以旅游者跨越国界为区分的跨文化旅游。我国因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国内与其有文化背景差异的旅游者,也应归类为跨文化旅游者的范围内,以国为界的区分方法不能够完全表述国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希拉穆仁草原旅游区作为样本数据收集案例地,运用民族学之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国内跨文化旅游者进行分类。首先,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一手资料;其次,通过SPSS20.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跨文化旅游者来内蒙古的动机可分为游览观光购物类、休闲娱乐体验类、学习考察商务类和个人心理需求类四类;再次,通过实地访谈的形式,从餐食、住宿、出行、游览、购物、娱乐等方面,对部分团队游游客和地接拼团游游客进行了满意度的调研,数据显示,绝大部分游客对于来内蒙古旅游的整体满意度评价持肯定态度,部分游客表示,来到内蒙古之后,改变了之前对于此地的刻板印象,表达了如果条件允许愿意再次到访的重游意愿;在此研究基础上,分析跨文化旅游者行为对于旅游目的地、旅游者自身以及跨文化旅游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对旅游目的地跨文化旅游营销提出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