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身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作为一种显像工具在眼科肿瘤诊断、治疗以及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1.1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在我院眼科临床诊断为眼部肿瘤或怀疑为眼部肿瘤并在本院PET中心行全身18F-FDG PET/CT扫描显像的住院患者;1.2纳入标准:手术或活检有病理检查结果者,未行手术或活检有长期随访结果者;1.3排除标准:无病理检查结果及长期随访结果者。2、方法2.1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主诉、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超声、CT及MRI等检查结果;2.2病理检查结果或临床综合随访为最终诊断的金标准,随访时间≥6个月;2.3标准摄取值(SUV)=单位体积组织的放射性活度(Bq/ml)/[显像剂注射的剂量(Bq)/病人体重(kg)],SUV以最大值表示(SUVmax);2.4 SUV值等于或大于2.5视为PET阳性,并作为影像学恶性肿瘤的标准;SUV值小于2.5视为PET阴性,并作为影像学良性肿瘤的标准;2.5将全身PET/CT的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或者临床综合随访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全身PET/CT在眼科肿瘤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收集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60.0%),女性12例(40.0%),年龄4-63岁,平均年龄43.0岁。左眼患者14例,右眼者14例,双眼者2例。一例患者4年前有恶性肿瘤病史,其余患者既往均无肿瘤病史。在这30位患者中,有24位患者在治疗前行全身PET/CT检查,6例患者在手术后行全身PET/CT检查。眼眶肿瘤17例,眼内肿瘤11例,眼睑肿瘤1例,结膜肿瘤1例。眼眶肿瘤平均大小为26.8×17.8 mm,眼内肿瘤的平均大小为11.2×6.1 mm。在24例术前行PET/CT检查者中,PET阳性患者15例,PET阴性患者9例。经金标准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17例,良性肿瘤患者7例。将这所有的眼部肿瘤作为一个整体,全身PET/CT诊断眼科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71.4%、75.0%、86.7%和55.6%。全身PET/CT诊断眼眶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60.0%、84.6%、80.0%和100%;诊断眼内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5%、100%、70.0%、100%和40.0%。在这30位患者中,全身PET/CT的发现帮助27位患者(90.0%)做出合适的治疗选择。其中,在6位术后行PET/CT检查的患者中,PET/CT的结果对5位患者在选择后续治疗方案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PET/CT的结果导致了12位(40.0%)患者治疗决策的改变。结论本研究显示,全身PET/CT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它在眼科肿瘤的检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中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PET/CT诊断眼眶肿瘤的敏感性及准确率均较眼内肿瘤高。术前全身PET/CT有助于医师判断肿瘤的性质、发现全身有无病灶,以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术后全身PET/CT能够发现有无残留及远处转移病灶,有助于选择下一步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