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成长模式的比较研究——基于东西方社会差异的分析

来源 :西安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enqqw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组织和企业组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在西方国家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重视并自上而下培育行业协会。对行业协会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对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东西方行业协会的成长路径是根本不同的,以至于二者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相差甚远。基于此,本文的研究试图找出东西方行业协会成长模式不同的根本原因。相比较之前的研究,本文的视角是崭新的,从东西方社会差异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东西方所形成的不同的“政府-企业”格局,最后推导出不同的行业协会成长模式。在构建行业协会成长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对东西方行业协会成长的过程进行历史性地考察,更进一步,对当今培育我国行业协会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在我国行业协会的成长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力是第一位,“强政府—弱企业”的格局使得政府的制度安排对当前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路径依赖”效应将深远地影响未来行业协会的发展。鉴于此,当前我国行业协会要想快速地成长起来,也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未来行业协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采取中间性模式。行业协会实质是一种制度安排,如果我们只是进行嵌入式的制度移植,而不考虑自身的社会属性,就会导致外来制度的水土不服,不能实现长期的经济绩效。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从制度根源上消除了行业协会存在的基础,其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开始步入全面转型时期。经济体制
房地产资产同时具有虚拟性和实体性的双重性质。房地产的实体性是其基本属性,而房地产的虚拟性使房地产泡沫的出现成为可能。房地产的固定性使得统一的虚拟房地产资本市场的形成较为困难,房地产市场分散且相互独立。但近年来,由于资本地域间流动的日渐顺畅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及异地房地产投资的加剧等原因,房地产市场区域化特征逐渐弱化,区域之间的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相互影响逐渐加大,使房地产泡沫在地域间的传染成为可能。本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