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绒毛浆板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及纤维吸收性能一直是绒毛浆研究工作的重点。论文提出了以成品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NBKP)为原料,利用机械设备对纤维进行预处理,研究得到较优的预处理工艺,同时研究了弱结合剂对绒毛浆纤维性能的影响,以及纤维表面羟基数量对纤维性能的影响,并利用Morfi Compact、SEM、FT-IR、XPS等分析仪器对相关机理进行了研究。机械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处理方式,高浓PFI磨浆;浆浓,30%;磨浆转数,1500rpm。在此工艺条件下,纤维的保水值为0.82g/g,角质化程度为35.01%,内结合强度为192J/m2,纤维的吸收性为9.03g/g,干蓬松度为11.78cm3/g。经过高浓PFI磨浆预处理,一方面增加了纤维的内部细纤维化,提高了纤维的吸收性能,另一方面并未对纤维强度变化有太大影响,不会对绒毛浆板纤维之间的结合造成太大负面影响。采用Varisoft3696型解键剂对纤维进行处理,用量为0.5wt%,制备得到绒毛浆板紧度0.23g/m3,耐破指数0.29KPa·m2/g,吸液速度及吸液量分别为0.72s/g、7.82g/g,干蓬松度17.20cm3/g,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经测定,测得漂白针叶木浆纤维的表面羟基数量为155mg·KOH/g,阔叶木纤维167mg·KOH/g,棉纤维180mg·KOH/g,竹材纤维100mg·KOH/g。经PFI磨浆处理后,纤维表面羟基数量增加,使得纤维之间结合力增加,紧度、耐破指数增加,同时吸收性也会增加;而加入解键剂后,纤维表面的羟基数量会有所减少,使得纤维间的结合力减弱,有利于后续的干解离过程。SEM研究发现,经槽式打浆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分丝帚化较明显,而高浓PFI磨浆处理后纤维表面包覆层剥离较明显。而在高浓PFI磨浆处理过程中,当转数达到1500rpm时,纤维表面开始出现沟壑状的纤维表层脱离,以及少量帚化纤维。Morfi Compact发现,在高浓PFI磨浆过程中,纤维卷曲度最大增加了12.5%,这使得纤维之间的距离变大,不利于氢键的形成。FT-IR研究发现,几种解键剂均存在较明显的-OH吸收峰,且吸收带宽吸收强度大,说明解键剂中同样存在亲水性的基团。因此经解键剂处理后,纤维表面的羟基被屏蔽,纤维间的结合力会降低,却不会对纤维吸收性产生明显的影响。XRD分析发现,在羟基测定试验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纤维的结晶度在降低,说明一部分表面羟基在接枝上大分子集团后,氢键发生断裂,产生新的羟基,结晶区被破坏。FT-IR研究发现,反应试剂用量对测量结果无影响,反应后纤维的-OH吸收峰完全一致,故原料与反应试剂之比取1:3;对比原浆纤维,反应后纤维的分子内氢键占总氢键强度增加,证明较多的游离羟基已被反应掉。XPS全谱扫描结果表明,反应后纤维表面除了检测到C、O元素,还有N元素,说明纤维表面的游离-OH已经参与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