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温度隐喻对比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huanle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历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但是把隐喻作为修辞手段来研究是不够的。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于隐喻的认识也有了很大的突破。隐喻不仅仅是语言问题,而是一种思维和推理。它是用一个概念域去说明或理解另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域,两个概念域的映射是基于某种相同点。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理解世界的重要手段。所以隐喻的产生是以人类对世界的体验为基础的,身体的体验与文化上的影响都对隐喻的产生有重要的作用。温度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概念,四个范畴冷,凉,温,热构建了温度这个概念。虽然有学者从四个范畴对温度隐喻进行了分类和对比研究,但是没有详细分析造成温度隐喻异同的认知及文化原因。本文从认知角度,运用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语中的温度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文章分析两种语言各自的温度隐喻并着重探讨温度隐喻的表达在两种语言上的异同。研究表明,虽然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并形成于不同的民族,但是对于温度隐喻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五个相同的目的域:情感,处境,兴趣与注意力,色彩,疾病。这是因为温度隐喻来自于身体体验,具有共同的生理,心理基础,深入探讨具体的原因,两种抽象的意象图式普遍存在于中英认知主体中,即上下图式和平衡图式,它们解释了温度隐喻在中英对比中存在的相同之处。温度隐喻在两种语言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同,两个目的域是不同的,社会地位与权势和距离。汉语中的社会地位与权势这个由温度概念映射的目标域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同样英语中用温度概念来表示距离,这种用法也不能在汉语中找到。这是由文化的差异如价值系统和习俗造成的。本文从认知角度对温度隐喻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对温度隐喻研究的不足,通过对英汉温度隐喻异同的研究,表明这些概念隐喻与人类日常生活中温度方面的体验存在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毁田、次生地质灾害等问题。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迫在眉睫,动态监测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要实
摩尔即大型购物中心,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诞生的一种零售业态,它集各种零售业态于一身,可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业态理念.本文根据摩尔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英语词汇在不断扩大增加,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新义.作为外语学习者,对英语新词汇需要不断追踪,才能跟上英语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新词汇发展的原因
目的评价晚期结直肠癌化疗疗效。方法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选择本科采用化疗、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45例,其中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片化疗17例,伊立替康+雷替
邓小平的"中和"思维突破了传统的两极对立思维模式,从封闭的一维性思维转向了开放的多维性思维.邓小平的"中和"思维主要体现在系统性思维、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多样性的统一
期刊
剑川白族木雕是少数民族地区云南木雕技艺中特别重要的一种,古往今来誉满天下,它反应和呈现着剑川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风俗习俗、宗教信仰等,是云南发展木雕产业和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