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新闻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以新华社和美联社关于2016 G20峰会的新闻报道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uhao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使用EBSCO数据库统计选取2016年9月期间的新华社和美联社经济类新闻报道,从中各选取10篇关于2016 G20杭州峰会的新闻报道作为此次经济类新闻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语料,基于Fairclough的三维框架理论及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从文本描述、话语实践阐释和社会实践解释层面进行分析,特别是两家媒体如何描述G20杭州峰会这一新闻事件以满足各自意识形态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和美国两家主流媒体关于发生在中国的这一件世界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2)经济类新闻使用了哪些系统功能语法工具来进行新闻报道,经济类新闻是否客观公正,如果不是,其背后隐藏什么样的意图?(3)两家媒体运用同一分析工具时有何不同,其背后的语境是什么?  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同一经济事件,中美两家主流媒体的报道存在差异。数量方面新华社关于2016 G20杭州峰会的新闻报道远多于美联社的报道;内容方面新华社着重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所做的准备、中国处方、各国政要的赞许等,而美联社着重报道峰会流程,同时指出中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领土争端等问题。(2)经济类新闻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以罗列数字为主从而客观公正地描述、反映经济状况。相反,其与政治类新闻相似,通过文本层面的词汇选择、及物性选择及情态系统选择,话语实践层面的消息来源、话语转述方式来构造新闻语篇,从而满足并进一步服务社会实践层面的社会文化及政治机构语境。(3)从具体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新华社选用积极正面的词汇而美联社较多使用负面词汇;及物性方面两方都选用常用的物质过程、言语过程和关系过程来再现新闻事件;情态方面新华社选用强势情态词以展示中国的决心及专家的期待而美联社选用较弱的情态词暗示对中国方案及行动的不信任;消息来源和话语转述方式方面,两者都较多使用具体消息来源和直接转述方式以保证形式的客观,而内容上都选择转述本国利益的话语。  由此得出,经济类新闻语篇,受本国政府政治立场及国内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由此提醒人们应更加客观看待新闻语言,并逐步提高鉴赏、评价新闻话语的能力。
其他文献
电源管理行业为降低现代设备(如手机)功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应予最优先考虑的是要找到延长这类设备电池寿命的方法。
目前,许多公司要求其通讯、监控、存储或控制用的电子系统不得失效。电信和公用事业公司显然首当其冲采纳了这一主张。但是,将电气系统的停工时间保持到绝对低程度的要求使得现在即使很小的公司在其计算机特别是电源系统结构中均采用了备用功能。
李翊云是一位杰出的华裔美国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一直致力于探讨人性的普遍性,关注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状态。《流浪者》是李翊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20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1947-)被称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作家之一。《幻影书》作为他的代表作,表明奥斯特在这部小说中实验性地将后现代技巧与文学创作结合,是对小说的
本文以著名的费尔克劳夫的三维理论模式为本文的分析模式,探究美国总统竞选广告中的语法隐喻及其隐含的劝说诉求。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哪一种语法隐喻在选取的广告中
医疗诊断影像设备制造商采用通用机架安装的外壳可以满足越来越复杂和精密的医疗成像系统的要求,从而可将更多精力和投资集中于成像系统本身,而不必为系统的机械外形花费太多。
为削减成本和减少电路板面积,半导体制造商们正在给原来的处理器配置新功能。一类基于先进制造工艺、称为“处理器伴侣”的最新产品,它们将种类更为繁多的可编程器件和存储器结构阵列集成到一起,其封装比以前更小,从而更好的实现了对电路板空间的利用,降低了功耗和成本。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1940-)是南非裔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于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颠沛流离,游走于南非、英国、美国,2002年移民澳大利亚。库切流散的人生经历赋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