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一词最早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并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1990)中做出了详细的解释,随后众多学者对创新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创新理论也逐渐积累与完善,并经历了企业创新系统阶段,然后发展到国家创新系统。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完善的同时,又有学者开始以拆分国家层面,以更为细分的区域层面进行创新系统的研究,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来支撑和发展国家创新系统。以国家的区域作为创新系统对国家创新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研究创新如何推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诸多管理研究人员将区域创新系统确定为一个新研究领域,而区域创新效率则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中最重要的量化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重心。区域创新效率的研究作为研究区域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创新管理研究文献中非常热门题目之一。区域创新活动仍旧是一个以众多不同的要素投入为基础,产生众多不同要素产出的复杂动态系统,而这种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转化效益贯穿于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而区域创新效率就是用来衡量一个区域在一定要素投入的情况下,衡量其产出效果的重要概念。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量化指标,通过区域创新效率的研究分析,不仅帮助提高区域创新效率,节省创新要素的消耗,或者增加创新绩效;同时可以比较各个区域创新效率的差异,从而分析由于区域创新效率的高低差异所引起的经济差异。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从不同层面影响改善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主要以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两个主要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业集聚可以通过外部性经济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分工协作,这种分工协作一方面使得原有的劳动力的重新组合获得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了相关产业之间的知识溢出的效果;在这两种作用的双重作用下,产业创新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从而极大的推动了外部经济的增长。区域创新活动受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从集聚经济和外部性的研究视角来看,产业集聚是推动区域创新的主要动力。而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影响区域创新的外部性来源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MAR外部性”,即产业专业化集聚有助于区域创新,同一产业内的知识溢出和垄断市场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获得创新动力;第二种是“Jacobs外部性”,即产业多样化集聚有利于区域创新,不同产业间的企业集聚可以创造多样化的环境,有利于企业新知识的交流与碰撞。随着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化集聚还是多样化集聚更有利于区域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在阅读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区域创新效率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内容和目标,首先总结分析提出创新全过程的区域创新效率模型,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研究模型,然后选取指标和方法对两个阶段的效率分别进行了计算,并且依据模型设计相关变量和搜集相关数据,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两个阶段的效率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区域创新系统的专业化集聚、创新硬环境和创新软环境均对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而多样化聚集对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的影响呈负向影响。区域创新系统中专业化集聚、创新软环境对经济效益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呈负向影响;多样化集聚和创新硬环境对经济效益转化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有着明显的正向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完善了以往对区域创新效率过程研究的不足,揭示了创新过程的中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在丰富相关理论的同时深化区域创新效率的研究。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区域在改进在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实践中的做法,为各个区域的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