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争论一直未能得出最终结论,似乎效率与公平从来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两面,但是就在我们所在的东亚地区,却发生了一场“奇迹”: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在内的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较好地实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正是受“东亚奇迹”的启发,本文在考察了东亚各国和各地区“快速而平等增长”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可能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一般因素。然后通过理论和文献回顾对这些一般因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影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假说。在实证部分,对照可能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本文选取了GDP、外贸依存度、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行业差异、城乡差别、金融发育程度、财政税收和教育等十一个指标,采用1978到2009年的数据,对三十年来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做了分析。在方法上,先用多元回归的主成分分析法从十一个变量中筛选出实际影响我国收入分配的三个主要因素:市场经济因素、政府计划因素和税收因素;然后再加入历年基尼系数构建了一个具有四个内生变量的VAR模型,运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观察了这些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并建立VEC模型进行短期分析,最后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市场经济因素和政府计划因素都是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主要因素;从短期来看,政府的政策制定会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较大的冲击。另外,通过还原变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和计划里有许多途径是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最后就实证结果做出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解释,给出自己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