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人群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与肝脏脂肪含量及其代谢异常的关系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n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常常伴随炎性因子的增多,且其发生发展与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紧密相关。本研究针对中心性肥胖人群进行横断面数据分析,探讨白细胞(WBC)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LBP)与肝脏脂质含量(IHTC)及其相关代谢异常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纳入485名40-65岁中心性肥胖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病史、生活方式等;测定生化指标并进行胰岛功能评估;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定量分析肝内甘油三酯含量;进行内脏脂肪含量等测定,分析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与肝内甘油三酯含量及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  结果:  1.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与肝脏脂肪含量的关系:  在受试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为81%,其中男性受试者的患病率为90%,女性受试者患病率为78%,相对于非NAFLD患者,NAFLD患者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根据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进行四分位分组后,随着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的升高,NAFLD的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每增加1个相应标准差(S.D.),NAFLD的患病风险分别提高26.1%[OR(95%CI):1.261(1.018-1.562)]、14.7%[OR(95%CI):1.147(1.019-1.290)](P均<0.05)。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与IHTC呈正相关(r=0.021、r=0.013,P<0.05);对IHTC进行四分位分层分析,随着IHTC的升高,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也随之增加(P<0.01)。  2.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代谢异常的关系:  根据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对受试者进行四分位分层分析,随着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升高,腰围、甘油三酯、2小时血糖、HOMA-IR、内脏脂肪含量均随之升高(P均<0.05);男性吸烟人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随着白细胞水平的增加而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则随之降低(P均<0.01),总胆固醇的水平变化与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随着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升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腰围、BMI、吸烟和体力活动情况后,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每升高1个S.D.,代谢综合征患病的风险分别提高15.8%[OR(95%CI):1.158(1.017-1.320)]、8.8%[OR(95%CI):1.088(1.022-1.159)](P均<0.05);在校正了所有相关因素后,白细胞、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每增加1个S.D.,胰岛素抵抗增加的风险分别提高19.8%[OR(95%CI):1.198(1.024-1.401)]、9.4%[OR(95%CI):1.094(1.023-1.170)](P均<0.05);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仍是内脏脂肪含量增加的独立相关因素[OR(95%CI):1.093(1.015-1.176)](P<0.05)。  结论:  在中心性肥胖人群中,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均与肝内脂肪含量密切相关,白细胞及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独立相关,也可同时反映胰岛素抵抗增加的风险。另外脂多糖结合蛋白水平与内脏脂肪增加的风险独立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1、建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2、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视网膜表达ICAM-1的部位和强度,印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王崧舟的《墨梅》诗歌教学,抓住“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三个子意象,巧用造境、猜测、对比,合理地转化和再构意象,带领学生感受“意”与“象”的融合,以及诗格、物格、
题目:嘌呤受体P2X7对大鼠缺氧缺糖损伤海马脑片/突触体谷氨酸与γ-氨基丁酸释放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嘌呤受体P2X7对大鼠缺氧缺糖海马脑片/突触体谷氨酸(Glu)、γ-氨基丁
苏教版教材和统编教材中,四到六年级有不少重复的文本,教师要利用教学的“后视镜”“显微镜”“望远镜”这三“镜”,处理好两个版本教材中重复类文本间的关系,做到:观照苏教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脂蛋白a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钙化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人体脂蛋白a等血脂生化水平,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