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股权激励的实践上走过曲折的三个阶段,即将迎来蓬勃发展的第四阶段。广义的股权激励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对高管及核心普通员工的激励制度;一种是员工持股计划。这两种形式的股权激励在国外实行已久,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非常丰富,早期主要将股权激励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现在发展成将不同激励群体、不同激励标的物作为研究对象。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在2006年正式推广,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在不断发展。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内外学者开始思考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的影响。近些年的国外研究着眼于激励对象、激励标的物不同,是否会对风险造成不同影响,而我国仍是集中在股权激励中高管持股的问题,对普通员工持股及激励标的物细分的研究很少,并且这些少量的研究受到了早期样本量的限制,细分激励对象和标的物的影响效果没有在统计结果上显示出来。本文主要探究股权激励中高管与普通员工持股对公司风险的不同影响。本文所述的“持股”是一个整体概念,指被激励人得到的股权激励的权益总额,包括了“持有股票”与“持有期权”,对“高管持股”与“普通员工持股”都是如此。在高管持股方面,本文首先研究高管持股对风险的影响,然后进一步细分为高管持有限制性股票和持有期权对风险的不同影响。在普通员工持股方面,首先研究普通员工持股对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结合高管持有限制性股票和期权的不同情况,研究普通员工持股发挥的作用。最后根据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及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分组,进行深入的分组研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部分,介绍了股权激励的范围、发展历史以及我国股权激励实践的背景,总结了研究意义,简单阐述了所要探讨的问题和研究思路。第二章总结了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以及高管持股和普通员工持股的国内外研究,明确了高管和普通员工持股影响风险的机制。第三章根据本文的研究问题和相关文献述评,提出了六个研究假设,借鉴Bova和Kolev的研究模型,建立了对应模型,并介绍了模型中变量的界定和计量方法。第四章列出了本文的样本来源及实证过程,具体分三大部分。论证了高管持股会增加公司风险,尤其是高管持有期权时这种作用更甚,而高管持有限制性股票时,并不会增加风险,甚至可以降低风险,对另一群体普通员工而言,普通员工持股可以降低公司风险,并且在高管持有期权时普通员工持股降低风险的作用更加明显;在进一步的分组中,独立董事比例低的公司较独立董事比例高的公司,高管持有期权更容易增加风险,普通员工持股降低风险的作用更大;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两组中,高管持有期权都会增加风险,普通员工持股都会降低风险。第五章总结了实证的结果,列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细分激励标的物与激励对象,证明高管持有限制性股票和期权时对公司风险影响不同。同时,探究了受到股权激励的普通员工持股对风险的作用,从理论与实证上考查了普通员工持股是否能降低公司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大多都是研究持股与绩效的关系,本文站在了风险的角度,探讨持股对公司风险的影响。为了更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分组考查,将公司按照独立董事比例、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进行分组回归,以更深远的眼光考查了在不同分组中高管与普通员工持股对风险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