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集/融”类构式的特点、功能及成因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成类构式和融合类构式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但研究成果不多,尚存许多薄弱环节,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要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更为详细的描写、分析和解释,试图在典型个案研究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考察当代两者的搭配对象、语义表达、构式功能、固化过程以及机制动因。并试图在总结提出上位构式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一个较为成熟的集成/融合构式网络,预期在该网络体系下,对下位构式展开分类讨论,并对比下位构式间句法功能、语义表达、固化过程及认知模式的异同。  本文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出发,综合运用认知语法、功能语法、构式化等相关语言学理论,对集成类、融合类构式进行全面探讨。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由来、研究现状及问题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并简要说明语料来源及相关符号。第一章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集成类构式的典型形式“集X于一身”构式进行详尽的描写与解释,具体讨论了其搭配对象的类型特征、语义表达与构式功能、构式来源与固化过程以及构式对隐喻机制的选择。第二章主要探究了融合类构式的典型形式“融X为一体”,其为兼语结构,虚化的文言动词“为”与“一体”组成的类固定短语“为一体”通常可以表示“完成态”的语法意义。其搭配对象可统分为单词型单项式、短语型单项式、语素型多项式、单词型多项式以及短语型多项式。该构式的构式义为“融合进入构式的所有成分,使其发生交互作用的融合反应,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以实现某种效果”,可简称“融合义”。第三章将“集X于一身”与“融X为一体”做对比分析,考察研究两者在结构形式与分布情况、表达效果与成因、构式义等方面的异同。第四章将结合前三章的分析对两类构式的效用与发展进行全面梳理,充分考察两者的构式来源和演化过程,深入探究构式形成的动因与机制,科学预估变式发展的趋势。第五章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归纳。  我们希望通过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填补和促进学界对集成类构式和融合类构式的研究,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探索形成汉语构式的系统化理论框架。
其他文献
甲午之战,泱泱大国清朝被蕞尔小国日本打败,割地求和,国人的忧患意识普遍觉醒。清政府开始大力倡导留学生东渡日本学习先进文明以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当时的日本正处于
达里奥·福是199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一生著作颇丰。他的喜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作为“人民的游吟诗人”,达里奥·福站在人民的立场进行创作,以犀利的笔锋、充沛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