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是助人艺术的专业,更是重视生命价值与人道主义的专业。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工作伦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本土社会工作的进步需要社会工作伦理的支撑,而推进社会工作国际对话同样也离不开本土社会工作伦理的反思。尤其在本土化情境下,社会工作伦理中的双重关系议题更值得社会工作者们讨论与研究。 本研究运用混合研究法中的顺序法,以先调查问卷、后个案访谈的形式,对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对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态度有所整体了解并进行系统分析,以及影响其态度的因素。本研究调查问卷部分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4份,占总问卷数87%,个案访谈部分共访谈12名上海本土社会工作者。通过非参数检验法,笔者发现本土社会工作者对“与性相关的双重关系行为”的伦理接受度最低,其次是“与金钱相关的双重关系行为”的伦理接受度,而对“与专业性相关的双重关系行为”和“与社交相关的双重关系行为”的伦理接受度相对较高。男性社会工作者对双重关系行为的伦理接受度普遍高于女性。社会工作者对于与“已结案的案主”发生双重关系行为的伦理接受度高于“现在的案主”。通过对12名被调查的个案访谈内容分析,笔者发现本土社会工作者对专业伦理与传统人情社会间如何衡量与取舍而产生内心的挣扎。社工通常会在不违背伦理守则大框架和传统伦理道德的情况下进行抉择,此时专业界限变得模糊,这是目前本土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在研究讨论部分,笔者针对四方面内容进行讨论: 1、本土社会工作者对不同类型的双重关系行为的接受度排序; 2、学历及教育背景对于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态度讨论; 3、性别议题下的伦理差异; 4、本土化情境下“关系”、“人情”与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讨论。 本研究显示,目前本土社会工作者的双重关系伦理行为的整体认知状况较好,但其抉择的背后受到性别、学历、伦理道德、人情关系等多因素的影响。未来本土社会工作伦理的研究更可从不同领域的社会工作者及性别等议题出发,让社会工作伦理研究更具创新和实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