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化树种槐树之蚧害调查及其遗传差异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terj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槐树(Sophora japonica L.),适应性强,易成活,特别在吸收污染物、净化大气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成为城市绿化优选树种之一,被广泛种植用于街道绿化。但是,这种良好的绿植生态环境,也给众多有害生物提供了极好的定殖场所,其中蚧虫成为了槐树的优势危害种群,同时它极易随种苗、大树的调运,在空间上远距离传播,侵入到新的生态体系引起广泛危害,给农林生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因此,本实验对太原市三条主要交通路段上的槐树进行抽样分析,寻找不同的蚧虫种类,并对不同生态位上的蚧虫数量、种类进行统计学分析,从槐树与蚧虫的关系入手对蚧虫选择寄主、与共栖寄生物协同作用、生物生态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提出科学的防控措施。同时通过对蚧虫从遗传差异方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建立快速准确的鉴定技术,以加强和保障植物检疫措施。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实验对太原市漪汾街(幼龄槐树比较集中)、南内环(中龄槐树比较集中)、晋祠路(老龄槐树比较集中)上的槐树进行抽样分析,寻找不同的蚧虫种类,并对不同生态位上的蚧虫数量、种类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后进行种类鉴定,搞清楚我市槐树主要受哪种蚧虫的侵害,汽车尾气、灰尘等污染对蚧虫的分布是否有影响。根据我们的分析,我们已发现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 (Shinji))和皱大球坚蚧(Eulecanium kuwanai Kanda)是危害我省槐树的主要种类。第二:实验以五种危害槐树较严重的蚧虫为材料,分别用SDS法(十二烷基硫酸钠)、CTAB法(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TES法(酚-氯仿)、NaC1法(氯化钠)和TNES法5种提取方法,对单只蚧虫进行全基因组DNA提取。结果表明,5种提取方法都能够获得基因组DNA,但是相比较而言,CTAB法和TES法所提取的DNA质量明显优于SDS法、NaCl法和TNES法。因此认为,CTAB法和TES法比较适合实验室提取蚧虫基因组DNA。第三:实验以五种危害槐树较严重的蚧虫为材料,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对五种蚧虫的COI-COⅡ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比对其序列设计各自的特异性引物。结果表明,基于PCR扩增及直接测序的分子技术可以达到准确、快速鉴定五种蚧虫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通信系统的不断方展,VLSI技术的不断提升,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亦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信源编码,信道编码是DSP在通信信号处理中的传统
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无线技术因为其信道容量大、安全性能高、数据传输速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军方。并随着其被开放于民用,这项技术被许多学者所青睐,也被一些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