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混合式制雪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dfklfgkff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冬季到北方赏雪、滑雪逐渐流行了起来,各地的滑雪场地也越来越多,造雪机制雪过程的机理研究开始引起许多学者关注。本文主要从理论基础、实验研究、模拟分析三个部分,研究不同因素对造雪过程的影响。理论基础是分析单个水滴在冷空气中蒸发冻结成雪晶的传热传质过程,并建立可实现造雪的最大临界水滴直径和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关系;通过自制的造雪机实验系统,研究并分析环境温度、气液混合比、水温对雪密度的影响;最后通过COMSOL对单个水滴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多物理场模拟,分析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水滴直径、水滴初始温度和风速对水滴相变成雪晶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雪密度值迅速增加,环境温度小于1.1℃时,气液混合比在0.06时即可造出密度为300 kg/m~3左右的雪;在环境温度为3℃时,气液混合比在0.06时,由于环境温度高、水滴较大,造出的雪为浆状雪,失去了利用价值。2、在环境温度为:-1.8℃、-0.5℃、1.1℃、3.0℃,气液混合比分别为0.2、0.2、0.25、0.25且落雪距离为7m时,雪密度出现最小值,且最小值分别为:131.2 kg/m~3、129.9kg/m~3、133.3 kg/m~3、141.2 kg/m~3,结果表明在较高环境温度,水滴粒径较小时仍可实现低密度造雪。3、在落雪距离相同时,随着气液混合比的增加,雪密度越来越小。在4种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雪密度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_a=-0.5℃时雪密度与气液混合比近似呈线性变化,落雪距离为4m、5m、6m、7m时斜率的绝对值分别为410、253、172、208。4、水温对雪密度的影响较小,随着水温的增加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关系,主要呈波浪式变化,这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5、COMSOL模拟的结果显示,从水滴自身因素考虑,水滴初始直径对冻结时间的影响较大,水滴初始温度的影响较小,最大初始温度(12℃)与最小初始温度(4℃)之间冻结时间相差不到0.03s;从外界环境因素考虑,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对水滴冻结时间的影响较大,风速的影响较小,模型中最大风速(10m/s)和最小风速(2m/s)的冻结时间相差不到0.02s。故进行造雪作业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的影响。
其他文献
<正>医疗损害鉴定属法医临床鉴定范畴,虽案件数量占法医临床鉴定的比例小,但难度高,不易掌握,且目前我国暂无医疗损害鉴定的相关技术规范及鉴定标准,使鉴定无"参照物",加上医
会议
野鸢尾(Iris dichotoma),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生态适应性强,但是野鸢尾花朵较小,植株较高且易倒伏。本试验以野鸢尾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氟乐灵和二甲戊灵两种除草剂,通过浸泡加倍法和组培加倍法两种处理方法对野鸢尾进行加倍诱导,分析不同除草剂浓度与不同处理时间对野鸢尾的加倍效果,对处理后的野鸢尾种子的发芽率、成活率、变异率和加倍率进
数学文化以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影响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数学文化的大背景下,用文化的视野优化小学数学教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的一种重要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在理解的疑难处和认知的矛盾点上提出数学问题;学会从看似没有疑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因素,甚至可能导致人类死亡。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培养法,因为其耗时长,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究快速的
最佳证据规则是英美法系国家一项沿用至今的证据规则,其本质精神可以归纳为:如果要证明文书中的内容,必须提交原始证据。在现代法律实践中,该规则局限于要求收集到的书证应当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应用"微共体",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寻找到了6条有效途径:合作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合作质疑学习、合作互助学习、合作建构
文章研究了小尺寸的(ZnSe)n团簇(n=2-16)的结构和电子性质.通过手工搭建得到团簇结构,用DMol软件包进行结构优化和能量计算,最后分析计算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n=2-4,平面环状
近年来,已有一些对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中铜电解质体系的报道,但其中大多数体系的铜配合物都是基于邻菲罗琳或联吡啶配体结构,即它们的配位原子均为氮原子,对于其他结构的报道很少;且大部分铜电解质体系的开路电压和光电转换效率都不够高。本文围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铜电解质展开工作,希望通过对铜配合物的配体结构和配位原子的设计和调节,达到同时提高器件开路电压和整体光电转换效率的目的。论文设计了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基础设施,它能够让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得到有效保证,同时还能够对通信资源进行规范化和有序化的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