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县域土地经济密度时空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城镇化高速发展与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粗放利用及产业结构不科学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区域差异。探究土地经济密度时空演化及驱动力因素,对于优化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及产业布局、促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江苏省不平衡的省情与国情呼应,探究其土地经济密度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理,亦可为解释我国不平衡空间发展的国情提供思路。研究基于江苏省2006-2017年96个县级行政单元数据,运用区域经济重心迁移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总结江苏省县级行政单元的空间集聚类型。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模型评价省内宏观差异演化特征,个体差异如变化速率、收敛周期等则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析。根据多元回归分析与GWR模型运算结果分别从整体与局部分析影响因素作用程度。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1)江苏土地经济密度2006-2017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期间,不同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区域的土地经济密度皆呈增长态势,增长速率的高低顺序与土地经济密度水平相同;空间变化上,集聚特征显著且集聚类型丰富,集聚效应也逐年提升。就不同集聚类型而言,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制定差异化应对策略。(2)江苏省土地经济密度变异系数于2006-2017年间由2.01降至1.79,表明土地经济密度整体差异逐步缩小。局部差异中,苏南内部差异始终占据整体差异的半数以上。苏中内部差异最小,不超过10%。变化趋势苏南内部、苏中内部以及三区域间差异都曲线降低,仅苏北地区内部差异逐渐增加。从个体差异来看,相对发展率高低水平同经济密度数值空间分布相似,缩小趋势不明显。(3)影响因素选取需考虑其共线性及显著性。运用全局分析排查,最终确定了影响土地经济密度的三项显著因素:人口密度(正相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相关)、产业结构(负相关)。整体看,三项显著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逐年增加。局部作用结果与全局分析相似,其中,人口密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显著作用区域较多;而实际使用外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资本投入强度显著作用区域较少且规律不明显。基于上述结果,笔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4)在不考虑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绝对β收敛表明江苏省2006-2017年土地经济密度存在微弱收敛,收敛速率仅为0.8433%,与相对发展率预测一致。此时低值区域赶超高值区域所需收敛半周期约837.32年。兼顾影响因素后条件β收敛模型收敛速率有所提升,约为6.3381%,其收敛半周期也缩短至109.36年。该论文有图18幅,表11个,参考文献132篇。
其他文献
处分执行到位,才能让人对纪律心存敬畏;心中有敬畏,遵规守纪方会习惯成自然。$$先看两组数据:去年以来中央纪委驻公安部纪检组在全国省级公安机关和公安部直属机关开展的纪律处分
报纸
分析了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转变观念;明确产权归属,健全竞争机制;培养球星;建立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畅通的经营渠道;让球迷产生对俱乐部的归属感,让球迷
如今,当代文化潮流不仅仅是语言文字,代替语言文字的是视听语言,它的发展十分迅速,例如电视剧、电影、纪录片等。视听语言主要通过声音和画面的结合,这样会使影片的内容更加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给社会、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建筑业的安全生产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网络图作为施工进度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不断
<正>某校校长大力推进教学成绩奖励办法改革,决定按照教学成绩高低来进行奖励,重奖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改革推行的第一年,学校教学成绩就有了明显提高。没想到,问题很快接踵
2017年10月1日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民法总则立法原则和立法特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发展留下的历史痕迹,它在历史发展的形成过程中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也承载着宝贵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历史文
文章结合桂林理工大学图书馆60年来的服务经验,分析了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探析了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发展的新方向。
以Tween 80为分散剂,分别以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单体和交联剂,采用凝胶注模工艺,经过1000℃的埋碳烧结工艺,分别制备了掺杂SiC的中间相碳微球凝胶注模素坯和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从2019年1月1号开始,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开始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本文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创新和变化对高校的影响着手,指出高校执行新制度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