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文献学方法研究中医痛经的证型及组方配伍规律 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妇产方药全书》等医药书籍及医学杂志中收集了古今痛经方425首,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资料数据表,再通过数据筛选功能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痛经证型居前10位的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瘀阻胞宫、瘀热互结、气血两虚兼气滞血瘀、血虚夹瘀兼气机阻滞、冲任虚寒兼气滞血瘀、肾虚血瘀、寒凝胞宫兼气滞血瘀、血虚寒凝兼气滞血瘀。组方药类居前10位的依次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温里药、解表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泻下药。除去甘草统计,痛经方剂使用频率居前十位的药物依次为当归、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红花、五灵脂、乌药、桃仁;药组药对居前10位的,主要为上述药物之排列组合。 结论:痛经的证型以实证及虚实错杂证为主,其中最常见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及瘀阻胞宫。痛经方的基本配伍规律为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温里药、清热药、补血药、补气药的遣用。痛经方剂的核心药物为当归、川芎、延胡索、白芍、香附、肉桂、红花、五灵脂、乌药、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