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及养老筹资等问题的影响,国内养老保险的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养老金支付危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客观而言,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出台,给民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福利政策,但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上的缺陷,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对养老保险制度失去了信心,退出养老保险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国内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的养老保险基金亏空额在不断加大,2015年养老保险基金亏空更是达到了3024亿元,较2014年1563亿元的缺口进一步扩大1,收不抵支的省份已达6个,个人账户“空账”4.7万亿元2,预计2050年在职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抚养比为不足1.6:13。面临如此形势,加强对养老保险筹资现状的分析,深入探究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不足,并尽快制定和实施养老保险筹资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是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基础和物质保障,能否以科学的方式筹集并管理好这些基金,对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和持续运行,以及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至关重要,事关全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本文从风险理论角度切入,聚焦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以“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改革研究”为题,讨论了我国现行养老保险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下一步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通过上述研究过程,本文得出如下几个主要结论:(一)在筹资责任方面,明确界定了政府、企业单位和个人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及其相互边界。强调在目前国情下,我国必须重视回归社会保险的本质属性,不能盲目错选福利型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同时,指出老有所养目标要靠建立健全整个社会的多支柱体系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支柱之一,不宜过多承担收入再分配功能,这一功能应由不与缴费挂钩的作为“零支柱”的社会救助承担。此外,特别强调要重视明确和区分省级政府的责任边界,因为研究结果表明,能否充分发挥省级政府在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是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当前提高统筹层次的正确路径,既不是自下而上,也不是自上而下,应该果断选择“省级统筹、一步到位”方案。(二)在筹资水平方面,认为当前缴费率偏高,各责任主体负担偏重,提出必须将缴费率逐步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标准。但是在养老金收支已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降低缴费率?本文提出可考虑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上,通过增设一个“基金池”的制度创新,一举彻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三)在筹资渠道方面,必须将养老金投资运营实现的增值部分列为重要的来源,同时加强稳定性和通畅性。为此,本文提出构建一个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新体系的设想,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关于一直争论不休的“费改税”和征缴方式问题,本文认为不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应按照稳定性原则保持现状不变。(四)在筹资模式方面,本文提出创建一个“带基金池”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筹资新模式,以保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这一新筹资模式设计属于部分积累型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的一种,有别于国内外所有曾实行和正在实行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该模式设计注意到维护代内、代际的公平性,同时建立在符合实际国情的数学模型和精算结果基础上。研究中以75年为周期的精算结果表明,采用新筹资模式可以保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四个:一是提出和论证了一个新型的养老金收支平衡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创建一个“带基金池”的现收现付养老保险筹资新模式进行了顶层设计,以保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二是提出并论述了构建一个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新体系的设想,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三是对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结合建立健全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进而实现全社会老有所养的宏伟目标,提出若干具有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政策建议。四是运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对养老保险筹资机制进行了研究,即从筹资责任、筹资水平、筹资渠道和筹资模式四个方面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分析论证,进而对我国养老保险筹资机制的改革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切实有效、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