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研究和元认知研究之后,认知发展研究领域第三个主流的研究方向。关于心理理论的发展机制,心理学家们有着不同的观点,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心理理论的解释理论,其中比较被大家所接受的是理论论和模块论。理论论认为经验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而模块论认为经验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无促进作用。从理论论和模块论的角度看,场独立性强的个体的经验少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场认知方式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来探究经验在心理理论的发展中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进而检验理论论和模块论关于经验作用的观点哪个更符合现实中心理理论的发展规律。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心理理论和场认知方式的相关研究,阐述了理论论与模块论关于经验的不同观点,与此同时还阐述了场认知方式的差异性研究。从以往研究出发,本研究引申出两个彼此对立的研究假设:1、场独立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低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2、场独立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差异不显著。假设1支持理论论的观点,假设2支持模块论的观点,通过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结果,检验两个假设的正确性。第二部分共包含两个实证研究,两个研究中的被试都是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取自江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第一个实证研究是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的手段修订了用于测量成人心理理论能力的眼神读心测验。结果表明修订的测验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652,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修订的问卷能较好的考查成人的心理理论能力。第二个实证研究是使用研究一中修订的眼神读心测验分析大学生心理理论的特点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和不同性别的差异性;并使用北京师范大学修订的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分析大学生的场认知方式的特点包括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和不同性别的差异性。最后进一步分析心理理论与场认知方式的关系。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男生的心理理论水平与女生的心理理论水平无显著差异。2、本科生的心理理论水平与研究生的心理理论水平无显著差异。3、所学专业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无显著影响。4、男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与女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无显著差异。5、本科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与研究生场认知方式倾向性无显著差异。6、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的场认知方式倾向性无显著差异。7、场独立性强的个体与场依存性强的个体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无显著差异。8、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模块论关于经验的观点,即经验只不过在身体成熟期间,对几种心理理论机制起着某种触发作用,完成触发后,经验对心理理论的发展无促进作用。第三部分对整个研究进行了反思,探讨了整个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的方面,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