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肿瘤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实体肿瘤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各阶段皆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显著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动态灌注磁共振成像可以为临床提供常规磁共振检查所不能提供的肿瘤微循环血液动力学方面的信息。本文的旨在探讨灌注磁共振成像在胶质瘤分级、及与其它颅内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 材料和方法 选择76例脑胶质瘤患者应用平面回波快速成像技术行对比剂增强灌注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perfusion MR imaging),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Ⅱ级)36例,间变性胶质瘤(Ⅲ级)20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20例。此外,对2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8例大脑原发淋巴瘤,3例血管外皮细胞瘤行同样检查。上述病变均经临床病理证实。在生成的局部脑血容量图找出的瘤内最大灌注区,绘制对比剂浓度—时间曲线,比较不同类别肿瘤曲线的特点。根据上述曲线计算最大局部脑血容量,与对侧正常脑白质参考点相比,得到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比较各级别胶质瘤、转移瘤、淋巴瘤瘤内最大rrCBV以及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区rrCBV。结果低级别胶质瘤与间变性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的rrCBV分别为1 .5379±0 .7392.654±1.072,3.218±1.565(mean±SD),三者存在显著性差异。(Kruskal一认厄111:H法及M~whiineyu法p<0.05)。低级别胶质瘤最低,胶质母细胞瘤最高。rrCBv与胶质瘤的分级明显相关(sp~an、rar止correlation testrs=0.601,p<0.000。rrcBv区分低级别胶质瘤(I一11级)与高级别胶质瘤(111·W级)的界值点(des让’e d cutoff vaiue)为1 .898(敏感性85%,特异性88.9%)。颅内原发淋巴瘤瘤内可见低及等灌注,其rrCBv(1.4%士1.048)与高级别胶质瘤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虽然转移瘤瘤内rrCBV(2.342士1 .971)与高级别胶质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可这两类肿瘤瘤周水肿区订CB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高于转移瘤印<0 .05)。轴外肿瘤(神经鞘瘤、脑膜瘤及血管外皮细胞瘤)于脑血容量图中可见明显高灌注,于对比剂首过信号强度一时间曲线上显示首过期后MR信号强度不易回到基线,提示其微循环血管因缺乏血脑屏障导致造影剂快速渗漏入组织间隙。 结论 动态对比剂增强灌注磁共振成像可以揭示肿瘤内血管分布状况,量化病变的血管生成,为临床提供病生理学信息。瘤内和瘤周最大脑血容量值可对胶质瘤分级及胶质瘤与转移瘤、淋巴瘤和轴外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