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肺癌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恶性肿瘤,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五年生存率仅仅只有15%,发病率呈逐步升高趋势。近年来研究证实,免疫逃逸是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这之中最重要的是CD4+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功能的影响。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不同的转录因子的产生,刺激初始CD4+T细胞表达分化成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它们的功能和表型均不相同,CD4+T细胞亚群是各种涉及炎症、自身免疫性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关键参与者。Th17和Treg主要调节细胞的免疫应答,Th17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主要以特异性的分泌IL-17,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当中,并与它们的转归和预后密切相关,包括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等。Treg主要起到疫抑制的作用,表面标志物Foxp3,非特异性抑制Th17的活化,使其表达降低从而抑制其功能,动态调节机体免疫平衡,使机体免疫环境保持稳定。这两种CD4+T细胞与肿瘤发生、进展和转移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的: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Treg含量,比较35例NSCLC患者与35例健康者外周血中两种细胞的含量,旨在探究这两种细胞与NSCLC发生、发展关系,动态监测其外周血细胞中的含量的变化趋势为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指导意义,为NSCLC甚至其他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明确的NSCLC患者35例为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NSCLC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在53~78岁(小于60岁15例,大于等于60岁20例);病理分期:Ⅰ期10例,Ⅱ期21例,Ⅲ期4例。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组)为研究对象。应用细胞内因子荧光染色法,用抗CD3抗体和抗CD4抗体标记出CD4+T细胞,然后分别以IL-17抗体和Foxp3抗体标记Th17和Treg,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Treg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结果。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外周血中Th17和Treg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的NSCLC患者外周血中两种细胞的差异。比较实验组术前1天、术后1天及术后1周外周血中Th17和Treg含量及其变化趋势。采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所获得的实验资料分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之比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构成比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水准α=0.05。结果:Th17:1.NSCLC患者外周血中Th17含量比健康人群高(P<0.05);2.Th17在性别和年龄不同的NSCLC患者外周血中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3.TNM(病理分期)越高,NSCLC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含量越低(P<0.05);4.NSCLC根治术后1天外周血中Th17的含量较术前1天明显减低(P<0.05),术后1周较术后1天明显升高(P<0.05)。Treg:1.NSCLC患者外周血中外中Treg的表达比体检健康人群高(P<0.05);2.Treg在性别和年龄不同的NSCLC患者外周血中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3.TNM(病理分期)越高,外周血中Treg细胞含量越高(P<0.05);4.NSCLC根治术后1天外周血中Treg较术前1天明显减少P<0.05),术后1周较术后1天明显升高P<0.05)。Treg/Th17:1.不同性别、年龄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比例无差异(P>0.05);2.TNM分期越高,外周血Treg/Th17比例越高(P<0.05);3.NSCLC根治术前后Treg/Th17无差异(P>0.05)。结论:1.Th17、Treg在外周血中含量高与NSCLC的发生有关。2.NSCLC患者外周血中Th17和Treg的含量年龄和性别无差别,与肿瘤TNM分期有关。3.NSCLC根治术能够降低患者外周血中Treg、Th17的含量。4.动态监测Th17和Treg在外周血的表达,对后续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免疫分子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