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产品技术日益分化的今天,已经没有哪个企业能够长期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信息以及知识等)优势,企业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已经很难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为此,大多数企业的对策是尽量采用外部网络的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与外部资源的优势相长。本文通过从木桶理论到“新木桶理论”的描述,引出了所要研究的领域—企业网络。进而通过对企业网络这一宽泛概念的辨析与分类,将本文的研究对象进一步锁定在创新型企业网络上,并对创新型企业网络进行了严格的定义。本文的研究采用了以下四种研究方法,包括多学科的anage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6,6在第一章中,本文研究了企业在第一章中,本文研究了企业网络的“诞生”,企业网络的理论基础,以及学术界对于企业网络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以前的研究,认为从总体而言,企业网络对于创新有促进作用。在第二章中,本文研究了怎样构建一个创新型的企业网络。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近期学术界对于创新的研究,并开创性的把创新分为两种类型:渐进创新和突变创新。从这两种创新的分类入手,对企业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这一章中,作者着重就创新型网络构筑的多元化进行了研究。在第三章中,本文研究了这种多元化构成的创新型企业网络的治理。构建多元化的网络用以实现更快、更好的创新目的仅仅是第一步,要实现所构建的企业网络能够真正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对企业网路进行科学的治理。作者首先对于企业网络的结构进行研究,从而根据这些结构的研究,找到最佳的治理方式。刻画企业网络结构,有着许多不同的分类。从网络结构空洞到网络重心与网络中心,都是一些非常重要的概念。研究企业网络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找到最佳的企业网络治理方式。在所有这些变化的、多样的企业网络中间,我们认为最佳的企业网络治理是通过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从而实现企业网络的良性运转。根据学术界对于信任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信任能够给企业网络中的成员带来声誉,带来无形资产。在第四章的案例中,本文从广泛的创新实践中选取了目前处于创新最前沿的案例之一,中国闪联(IGRS)进行研究,根据前面几章的理论探讨,对中国闪联的产生背景,成员结构,治理模式以及创新绩效进行深入的研究,力图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从这一典型案例中找寻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经验。在最后一章的结论与讨论中,本文在总结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遵循规律加快我国企业创新型企业网络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并且对创新型企业网络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了一些理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