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世纪里,教育作为迎接人类未来挑战的首要因素引起了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教育失衡问题也遭到广大民众的批判,教育均衡化发展逐渐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开始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些地区已经逐步普及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但是由于历史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原因,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社会群体之间严重不均衡,从而导致了基础教育在数量、质量上的失衡或者不公。它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现代社会里,民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承认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平等、公平则是民主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世界各国都需要通过维护和保障本国的教育公平以促进社会公平,从而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教育均衡化发展是一种理想,一种人们对教育的理想期盼。同时它又是一种责任,一个公平正义社会中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要成为现实,首先要解决的是当下的教育失衡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先解决教育失衡的问题才能实现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的方法,利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文献记载,分析教育失衡的成因,对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进行理论研究,把建立在文本资料基础上的定性研究和以数字、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本论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交待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有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现状。以学生为考察对象,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以农村教师为考察对象,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描述。第三部分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失衡的成因。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在我国主要有四个方面:经费投入方面、政策制定方面、户籍制度方面和教育制度的奠基性原则缺乏正义。第四部分论述了教育均衡化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认识、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意义所在、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对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