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充分运用地质、测井以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将测井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和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古生物学、沉积学等理论相结合,按照从宏观—微观、从单井—多井—区域目的层的研究思路,对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物性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岩石物理相参数及有效厚度乘积将储层分为三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评价,为该区的滚动勘探和提高开发效果提供依据,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胡123为一套河流入湖后形成的湖泊三角洲沉积,其中胡123~1为三角洲前缘沉积,胡123~2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储层主要为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2.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表明,胡123油层组储层岩石以细粒长石岩为主。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本区胡123油层组非均质性较强。4.选用岩石物理相参数(FZI)及有效厚度乘积作为储层分类评价参数,将研究区胡123储层划分为Ⅰ类(好储层)、Ⅱ类(中等储层)和Ⅲ类(差储层)储层。分类结果为:研究区胡123~1主要以Ⅲ类储层为主;胡123~2Ⅰ类、Ⅱ类储层占较大面积;胡123~3以Ⅱ类、Ⅲ类储层为主,Ⅰ类储层所占面积较胡123~2有所减小;胡123~4广大面积被Ⅲ类储层覆盖。评价结果与岩心、试油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储层分类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且显示出较高的综合性与科学性,为今后的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