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在时下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而是一个相对流行的词语了。校本课程所具有的价值与意义是巨大的。学生、教师和学校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受益。农村初中教育对农村青少年的培养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使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只有最薄弱地区的教育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木桶原理。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农村初中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了所得数据,找到存在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问题,并且通过对问题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试图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提出背景,在对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研究进行一个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立足本研究的出发点,提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确定本研究过程中所需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界定了本研究中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义,根据本研究找到了奠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为本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部分主要是根据自编问卷所反映的数据,找到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根据自编问卷的两个大维度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上级教育部门的职能不够完善;第二,校长的职能没有完全体现;第三,教师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的综合素质;第四,缺乏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指导;第五,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欠缺;第六,家长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不高。第四部分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七点建议:第一,强化教育主管部门职能;第二,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三,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课程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指导;第五,培养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第六,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家长素质;第七,建立学校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