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每年生产制造的各类汽车超过千万部。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可产生数十种职业危害因素。2005~2006年间,以全国32家汽车工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揭示了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中噪声、生产性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因素为汽车制造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噪声对人体可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尤其是对听觉系统的特异性损害已被人们所公认。此外,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等系统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长期暴露粉尘,尤其超细颗粒(UFP)粉尘,可引起呼吸道炎症,甚至尘肺;粉尘还可透过气血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汽车制造过程中,焊接等作业岗位在作业过程中会长期接触低水平的锰烟(尘)职业有害因素,可引起职业性慢性中毒。本课题调查某汽车制造厂职业危害因素现状,重点探讨作业场所内职业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目的揭示汽车制造厂车间内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现状;重点分析生产车间内职业有害因素对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对长春市某汽车制造厂作业场所内的职业危害现状进行调查,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和初步评价。根据职业因素暴露情况,选取车间未接受职业暴露的278名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选取不同作业车间,不同工作岗位742名一线作业人员作为暴露组。两组人员就业前均体检健康,无心血管疾病史。按照职业健康体检的要求,对作业场所内作业工人的健康现状进行调查,重点检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血压测定方法:安静状态下,检测者取坐位,测量右侧肱动脉血压,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规定的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病。心电图测量方法:安静环境中记录常规9导联心电图,诊断标准参照黄宛《临床心电图》进行诊断。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血压异常情况、心电图异常情况采用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x?表示,收缩压和舒张压检测结果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水准ɑ=0.05。结果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该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内,锰及无机化合物以及噪声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锰及无机化合物在二氧化碳保护焊工作岗位超标率为20%,在弧焊工工作岗位超标率25%。而噪声在二氧化碳保护焊工作岗位超标率为62%,在弧焊工工作岗位的超标率25%。其余其他粉尘、碳氧化物、氮氧化物、苯系物、乙酸乙酯、乙酸丁酯、臭氧等因素指标在国家范围内。2.收缩压和舒张压异常:按照年龄分层,对照组和暴露组内各年龄组收缩压、舒张压分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暴露组收缩压在<30岁和30-岁年龄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40-岁、50-60岁年龄组暴露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暴露组舒张压在<30岁、30-岁、40-岁年龄段均较对照组高(P<0.05),但在50-60岁年龄段,暴露组和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工龄分层,对照组和暴露组内各工龄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差异(P<0.05)。暴露组收缩压在10-、15-年工龄段均较对照组高(P<0.05),但在1、5-、20-、40-年工龄段,暴露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暴露组舒张压在5-、10-、20-年工龄段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在1-、15-、40-年工龄段舒张压无明显差异(P>0.05)。按工种分层,暴露组各工种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3.心电图异常结果:按照年龄分层,对照组各年龄层之间心电图异常率有明显差别(P<0.05),但暴露组各年龄层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工龄分层,暴露组心电图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高血压患病率比较:按照年龄、工龄分层,暴露组与对照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按照性别比较,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该汽车制造厂生产车间内,噪声、粉尘、锰及无机化合物是主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2.暴露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无显著差异。3.职业暴露有害因素可显著增加了职业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暴露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变与年龄及工龄有关,表现为工龄10-20年以及年龄40岁以下的暴露个人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