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戏剧艺术的“收场白”——《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的艺术形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f0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易卜生一系列戏剧的“收场白”,三幕剧《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是一部探索人性、解剖灵魂、审视艺术与自我的反思性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深刻的内涵,具有多重阐释的代码,同时也为现代戏剧艺术开拓出一个神话般的表现领域。本文以《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易卜生的其它剧作,主要从文本细读和审美批评入手,从艺术表现手法、艺术结构及艺术观念三个角度,对易卜生的“戏剧收场白”进行一个全面的艺术探究,观照和梳理易卜生艺术思维的发展变化,以期对剧作家的戏剧创作作出新的阐释与解读,进而探索该剧之于现代戏剧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从剧中三组人物关系的安排和四组地理空间的设置入手,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易卜生对象征手法的具体应用,挖掘这些人物关系和地理空间的象征内涵。进而探索易卜生剧作中独特的象征艺术——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并将对生命的哲理思考灌注于象征对象之中。  第二章分析该剧艺术结构的三个特点: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巧妙地融合在一个有限的时空里;在表面的文本层面上隐藏着多重解读和探索的代码;人物命运受剧情推动产生意料之外的结局。这三种艺术表现方式使得易卜生的戏剧结构呈现在开放的状态之中,这种戏剧创作理念也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性两相契合。  第三章采用“元戏剧”的观念分析该剧,探索该剧中体现出来的易卜生的戏剧创作观念。他以戏剧的方式思考人生,以剧中艺术家的视角审视艺术和自我,思考了艺术家的本性和使命、艺术家自身的限度以及艺术家的创作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等问题。同时,笔者从剧作家的自我意识、自审意识和诗人身份、诗性气质等方面,揭示了易卜生“元戏剧”创作观形成的深层原因。  易卜生在戏剧“收场白”中的艺术革新,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影响深远,它不仅预示了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崛起,也启发了一大批西方作家。易卜生以戏剧的形式来思考人生,将对生命强烈的哲理思考灌注于舞台形象当中,达到了表现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高度统一。基于此,我们在分析和探讨易卜生戏剧艺术的过程当中,可以尝试解答长久横亘于剧作家内心的巨大疑问,从而理解易卜生的精神理想与艺术追求,这也正是该剧作为“戏剧收场白”带给我们的启示。
其他文献
作为金末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李纯甫不仅引领了文坛风尚的艺术实践活动,创作出了富于辨识度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重要的文学思想和主张。具体说,其文学思想包括诗歌理论
作为法兰西学院的第一位女院士,玛格丽特·尤瑟纳尔(1903-1987)在生前就已经为自己赢得了“不朽者”的地位。在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她的创作计划大多就已萌芽,个体与世界的关系、
“可能世界”理论最先产生在哲学领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该理论的内涵被不断丰富。量子物理学科建立之后,“可能世界”理论的发展进入了繁盛期,随后,该理论被引入到各个领域,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