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视角下的全球金融危机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44405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全球经济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挑战,特别是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美国次贷危机逐渐完成由局部到全球、由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由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蜕变,演化为一场全球金融危机.一时间,金融市场动荡、资产价格缩水、要素价格回落、失业率上升,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之中。   由于欧美发达经济体及时采取了注入流动性、政府持股等一系列救市措施,率先稳住了其国内的大型金融机构,节制了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使得整个虚拟经济系统渐趋稳定。但是作为一次世纪性的金融动荡,全球金融危机对于世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持久、深远和复杂的。作为一个深度参与全球经济的新兴市场大国,中国受到了金融危机的较大冲击。2009年中国货物出口下降16%,面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等错综复杂的外部问题,中国更加坚定信心向内需国家转型。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经典文献的基础之上,深度挖掘了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立足后危机时代,利用虚拟经济耗散结构模型分析了虚拟经济介稳系统垮塌的外部条件,并演进了虚拟经济系统由债务危机,到流动性危机,再到信用危机,直至逐渐企稳的主要脉络。   此后,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分析了近30年美国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和货币存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利用实证结果解释了危机爆发前后的一些经济现象。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从近10年和近30年两个时间段美国以及全球虚拟经济发展历程入手,定性分析了此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发现近期美国虚拟经济领域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公共失灵以及长期中全球虚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趋势性的特征可以很好的解释此次危机的爆发。   最后,基于危机后中国加快向内需型国家转型的背景,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与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介绍了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虚拟经济在中国经济转型中作用,此外,结合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经济造成的复杂且深远影响,探讨了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其他文献
2008年12月15闩,海峡两岸实现了“大三通”即直接通商、通航、通邮。大陆与台湾从近在咫尺不能通到“小三通“的突破,从“小三通”的不断扩大到“大三通”的基本实现,海峡两岸的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对于集聚区域科技资源、培育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
学位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理的主导产业是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正确的选择主导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