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刷直流电机是一种原理简单、结构紧凑、运行高效、稳定可靠的电能/动能转换装置,在工业控制、航空航天、农业科技、通信、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无刷直流电机去除了有刷直流电机中的换向器,利用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实现换向。但由于传感器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电机体积和研发成本,限制了其应用领域。因此,研究在没有位置传感器情况下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技术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和实用意义的工作。当不具有位置传感器时,转子位置信号无法直接测得,只能采用间接的检测方式,利用与位置信号有紧密联系的电压、电流等信号映射得到转子位置信号,这属于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过程。在众多系统辨识方法中,人工神经网络由于良好的自学习、自组织能力,以及可以在任意精度实现非线性映射的特性,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系统辨识工具。而研究如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参阅了大量与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然后详细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建立了电机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的原理。其次,在对传统反电动势、磁链估计等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实现电机相电压、相电流与功率器件换向信号之间的非线性辨识模型。同时提出了基于K交叉验证原理的网络结构和参数优化方法,以及网络训练算法中学习率的自适应调整策略。MATLAB/Simulink平台下的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改进RBF神经网络的无刷直流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具有较好的性能,换向信号准确,无滞后,调速性能良好。最后,本文在无刷直流电机系统结构原理以及RBF神经网络辨识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TMS320F2812为控制核心的硬件系统,详细介绍了器件选型、驱动电路、检测电路以及抗干扰措施的设计。同时,本文简要介绍了嵌入式软件程序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流程图。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硬件系统能够较为准确的得到换向信号,软件程序运行流畅,符合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近年来,左手材料的发展非常迅速,不同谐振频段的左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实际需要的各个方面,所设计的微波频段左手材料可以应用于目前非常流行的微波检测领域。在实际应用中,需
严格控制钻井液的性能参数对于平衡压力钻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气侵现象会严重改变钻井液的密度,导致其密度下降,粘度升高,对钻井安全带来危害。除气器是用于除去气侵钻井液中
近年来,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早期优质储层已经开采殆尽,原本不列入油田商业开发的低渗透型油气田逐步进入人们视野。新肇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裂缝型异常高压油气田,经过近
随着语音识别技术地快速发展,说话人识别作为语音识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商务、安防、金融、刑侦及个性化应用等诸多领域,在生物识别技术中也占据了越来
脂质是一类低溶于水而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生物有机分子,具有复杂的生理活性和多样的分子结构。国际上通常将脂质分为八大类,即脂肪酰类(fatty acids))、甘油酯类(glycerolipi
镁合金由于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以及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应用的重要轻量化材料。但是其在高温条件下的低强度制约了镁
AGV,即“自动导引移动小车”,它是一种能够在地面上沿着期望的导引路径行驶,并且具有安全保护、能够自主避障行驶到达各个指定目标地点的无人运输小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深度学习的兴起,语义级图像分类和实例级图像分类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更具挑战性的细粒度图像分类问题,即关注同一类别
随着光通信和传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传感器凭借其抗电磁干扰、成本低、制作过程简单等优点,已经逐渐应用于生物医学、能源勘探、工程监测等领域。磁流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胶体
企业持有多少现金流决定了企业在面临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其发挥战略竞争优势以及在风险来临时是否有足够的吸收损失的能力,企业现金流的水平由于其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