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先生(1904~2005)因其中长篇小说而驰誉文坛,晚年又因“讲真话”的大书——《随想录》为世所重,但巴金创作跨度大、数量多的短篇小说,相关的研究则略显沉寂。依学界对其“现代文学”相关创作阶段的划分,本文主要关注巴金1929~1941年所谓的“早期”的短篇小说。首先分析他化为“人类苦难的歌手”的感情、思想积郁的成因;进而考察他的哀怨、激愤情绪在其短篇小说中鲜明、热烈、汹涌的势态;无论知识分子,还是生活底层的劳动者,甚至取材于异域的历史人物,无不因为这样的感情燃烧,从而涵拥了其形象化的特殊美质。最后从叙事人称方面审视其文体多样化的选择,以期深入认识巴金“情感型”叙述的特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