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建设与“三农”问题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inc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其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头等大事。“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财政作为一国政府实现其职能的经济基础,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重要手段,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建设在资源优化配置、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处于我国基层的广大农民的福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广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凸显出来。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相比,农业由于先天基础不足,在我国仍是弱势产业,农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仍然偏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三农"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社会的稳定,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县级政府是结合城乡的基层政府,直接面对广大农民在处理好城乡关系、改善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地位。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县级财政基础稳固,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城乡经济社会才能统筹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就目前情况看,县级政府财政基础薄弱、建设能力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极不适应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因此,文章从全国范围内选取县域成功解决“三农”问题的阳山县和纳雍县,为我国全国范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借鉴,并以此作为参考,从财政支农投入、财政补贴农业、县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案,缓解我国县级财政困难,弥补县域自身财政体系的不足,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求形成县级政府财政能力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推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良好社会环境。这对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我国城乡差距、促进农业增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是一个由各种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政府通过税费政策、货币政策、区别性信贷政策、首付比例政策、以及对土地供应的调节等诸多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
投资者情绪是行为金融学理论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证券市场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以行为金融学为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关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尤其是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其战略地位也日益明显,物流业急需做大做强。物流行业作为一个“系统”的概念,资源的整合利用对